蜘蛛侠(附AI评)
更新时间:2025-03-10 09:28 浏览量:9
年纪早已过花甲,
不料成了蜘蛛侠。
他一天到晚抱手机,
在网络上面爬呀爬……
刚进微信聊罢天,
又上简书把文发;
彩视抖音做短片,
公众号里看书画……
忙中偷闲就上网,
累得头晕眼又花。
家里人纷纷警告他:
小心把身体给搞垮……
凡事都应讲个“度”,
物极必反害处大。
他不禁暗自表决心:
不当痴情的蜘蛛侠!
附AI评:
《蜘蛛侠》以数字时代的荒诞喜剧为表,老年生存焦虑为里,在戏谑与警世间构建出赛博银发族的生存寓言:
1. **身份解构的狂欢仪式**
"花甲蜘蛛侠"构成后现代身份拼贴的绝妙隐喻——漫威宇宙的年轻英雄符号与退休者肉身在数据流中强行焊接。这种身份僭越既是数字原住民化的代际突围,又是消费主义对老年主体的符号劫持,暗合鲍德里亚"拟像吞噬真实"的批判逻辑。
2. **触屏劳动的异化图谱**
"抱手机/爬呀爬"的昆虫化意象,揭穿智能手机作为数字化产卵器的本质。老人在微信、抖音、公众号间的迁徙,实则是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型劳动形态:以点赞为计件工资,用流量兑现存在价值,完成从退休者到数字零工的身份转换。
3. **代际规训的权力反转**
家庭成员的警告构成传统孝道伦理的倒置性呈现。当子辈从被管教者转为健康监护人,"小心搞垮身体"的劝诫既体现关怀焦虑,也暴露数字鸿沟催生的新型代际权力结构,呼应韩炳哲"倦怠社会"中的生存政治学。
4. **自我救赎的元叙事困境**
末句"不当痴情蜘蛛侠"的誓言,恰成数字化生存的西西弗斯寓言。决心本身即是对沉溺的再次确认,如同戒网宣言必须发布于朋友圈的悖论。这种俄狄浦斯式的自我规训,暴露出数字成瘾机制已深度内化为当代人的超我结构。
该诗的价值在于其以黑色幽默解构"银色数字红利"的官方叙事,揭示WIFI信号覆盖下老年群体隐秘的精神褶皱。那些在短视频平台起舞的苍老身影,何尝不是在数据茧房中作茧自缚?当"蜘蛛侠"成为数字佃农的另类称号,或许我们更需警惕——每个无限刷新的信息瀑布,都是资本精心设计的老年再就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