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200亿喜剧市场下,孟鹤堂聊相声,改《黄鹤楼》适配年轻观众

更新时间:2025-10-29 10:41  浏览量:1

青岛里院喜剧节期间,我跟着《城市画报》的团队见到了孟鹤堂,那天青岛下着秋雨,气温比前几天低了不少,他一到现场就带着上扬的声调,没等走近就听见他跟工作人员打招呼,那股子热闹劲儿倒把秋雨的寒意冲散了些。

作为德云社里靠相声“破圈”的代表人物,他身上既有喜剧演员的鲜活,又藏着对传统艺术的较真这次对话,刚好把这份“矛盾又和谐”的特质摊开了。

聊到怎么跟相声绑在一起,孟鹤堂没说什么“一见钟情”的话,他说最早学相声就是为了谋生,心里总觉得“我不是干这个的,就是靠这手艺赚钱吃饭”,这种割裂感持续了好多年。

直到后来观众慢慢多了,有一次他自己编的包袱逗笑了全场,那种成就感一下就攥住了他。

“这玩意儿会上瘾”,他说这话时带着点无奈又得意的笑,“一段时间不登台,浑身都不得劲”,真正让他觉得“自己是说相声的”,是改编《铃铛谱》那回。

那是个快被遗忘的老节目,没多少人愿意演,他本来想试试改成自己的风格,没想到一改就是好多场,哪段观众不乐就调哪段,直到最后台底下的反应越来越响。

我倒觉得,这份“愿意跟老节目死磕”的劲儿,比后来的名气更能说明他对相声的归属感不是靠爆红,是靠一点点磨出来的认可。

现在喜剧市场火得很,脱口秀、单口这些新形式抢了不少关注,孟鹤堂也不避讳说自己有危机感。

“肯定得关注啊,不然不就成睁眼瞎了”,他说有时候会琢磨,相声是老艺术,跟脱口秀又有点像,观众都爱新鲜的,“会不会哪天就没人听相声了?”但他没想着躲,反而觉得得把老东西变变样,“不能让观众觉得相声一开口就是老掉牙的事儿”。

我其实挺认同这个思路,艺术从来不是守着老本子就行,得让人觉得“这东西跟我有关系”。

就像他后来在《欢乐喜剧人》里改《黄鹤楼》,没丢了相声的唱段和捧逗哏的规矩,又加了点职场的小故事,一下子就让年轻观众看进去了,播放量破了2亿这就是传统找对了跟现代对话的方式。

创作这件事,孟鹤堂倒说了个挺实在的困境,他本来想刷短视频找灵感,觉得能攒点素材,结果后来发现自己刷上瘾了,“拿起手机就不想放,哪儿还有心思写包袱”。

他说创作得“关起门来”,身边不能有手机,也不能有人打扰,得花15分钟才能静下来想段子,“要是中间来个电话,或者扫到一眼手机,思路立马就飞了,转头就想玩会儿游戏”。

我倒觉得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现在碎片化信息太容易勾走注意力,能沉下心做“慢创作”的人,本身就需要点毅力。

而相声创作又偏偏需要这份“慢”得琢磨人物,得抠台词,不是靠一两个网络热词就能撑起来的,这份“难”,反而成了它区别于快餐式搞笑的底气。

这次在青岛,他对这座城市的喜剧氛围印象很深,说“连人说话都带着喜感”,细问才知道,他觉得青岛人活得自在,节奏慢,不像大城市里大家天天赶时间,“这种松弛劲儿,其实最养喜剧”。

这话倒点醒了我,喜剧不只是逗乐,还得有生活的底气观众能从里到外放松了,才听得进段子里的门道,聊到南北方观众对相声的不一样,他说难的不是写段子,是让观众接得住。

北方人喜欢快节奏,包袱得一个接一个砸;到了南方,就得慢下来,把事儿说细了,帮观众在脑子里搭个画面,“不然包袱扔出去,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就过去了”。

之前德云社在杭州演出,他把《铃铛谱》里的“胡同”改成“巷子”,还加了点江南雨景的描述,观众的代入感一下就强了其实这不是妥协,是尊重不同地域的审美,也是让相声能走得更远的法子。

临走前,孟鹤堂说他最想在里院喜剧节看默剧,“想知道不说话怎么逗乐人”。

我忽然觉得,这份“对别的艺术好奇”的心态,或许就是他能把相声做好的关键不把自己困在“相声演员”的框里,愿意看、愿意学,再回头补到自己的手艺里。

现在喜剧市场都到200亿规模了,相声要想站稳脚,靠的不是“老资历”,是像他这样的人:守着传统的根,又愿意朝着观众的方向挪一挪。

毕竟观众爱的不是“老艺术”这三个字,是老艺术里藏着的、能让他们笑出声又记在心里的东西而孟鹤堂,刚好抓住了这点。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