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义勇军进行曲》4月27日登陆上海西岸大剧院
更新时间:2025-04-27 09:40 浏览量:1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4月27日,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将作为上海西岸大剧院的正式开幕演出,在大剧场上演。重排后的《义勇军进行曲》缩短演出时长至2小时左右,在故事性和音乐性上都有提升。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演出海报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由孟卫东作曲,剧作家游暐之编剧,导演廖向红执导。该剧以歌声讲述国歌诞生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生动演绎了《风云儿女》及其孕育的 “风云歌曲”。
该剧自2023年首演后,走进了各种专业剧场、学校甚至社区,在全国各地演出场次已达46场,文艺党课共22场,观演人次超过4.5万,所到之处好评如潮。本着“打造精品”的理念,在演出过程中,主创团队不断收集观众反应和专家意见,对剧作进行修改打磨。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资料图)
“重排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戏剧性和音乐性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廖向红表示,作为一个歌剧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用音乐来叙述故事,重排过程中,主创团队重新逐字逐句对剧本进行了推敲,让剧本更为精炼,同时在作曲上也做了一些调整,让音乐更加好听。“观众最为直观的感受是,我们的演出时长从原来两个半小时调整到了两个小时,演出更紧凑,节奏也更为起伏跌宕,更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
廖向红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讲述了国歌的诞生,是一部应该多多上演的作品,不仅要走进大剧场,还应该走进各种类型的剧场,走到群众中去。“这次,我们在舞美上还做了一个适合中小型剧场演出的版本,在灯光布景、多媒体设计上都做了一些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演出既能走进中小型剧场,同时又确保其演出质量。”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资料图)
在徐汇区,田汉雕像、聂耳音乐广场、夏衍故居、《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等红色地标,串联起独特的 “国歌诞生之路”。在创作过程中,编剧主创多次前往徐汇实地采风,将聂耳在百代小楼的办公桌搬上舞台,实现实景重现,让静态藏品“活”在戏剧舞台,让历史与现代有了更深的连接与呼应。
上海歌剧院演员李新宇在演出中饰演聂耳,他告诉记者,多个红色场馆的学习采风,创排时融入角色,与角色的精神交流,让自己对《义勇军进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时,田汉、聂耳、夏衍等都不过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是他们在民族危亡时,能挺身而出,发出振聋发聩的民族呼声,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同为艺术工作者的我们学习。”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资料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重排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意义深远。”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新征程,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需要《义勇军进行曲》这样能更好地凝聚人心的歌声唱响,“通过观看歌剧,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始末、历史背景,了解歌曲背后那群充满爱国热情的年轻人,会给予我们当代年轻人以更好的启迪。”
据了解,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将在上海西岸大剧院连演三场,上演至4月29日。
记者:王永娟、陆海捷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