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体制内都犯过哪些难以发现的低级错误?
更新时间:2025-04-17 08:19 浏览量:7
2016年我还在市政府办工作,当时有一个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省里通知我们市要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当时是常务副市长分管这项工作,科长交代由我来起草这次会议的发言材料,领导审定后还要提前报省,到时在会场印发。
上午11点,市旅游局把初稿报过来,我根据领导风格对初稿做了一些修改,但涉及部门业务的内容没有做过多调整,比如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们将学习借鉴省外先进地市传承弘扬《四母探郎》等传统戏剧艺术的经验做法,积极挖掘培育我市戏曲项目,助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只加了最后那句,前面的内容没有调整。
下午4点,经过认真修改,我觉得讲话材料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便把稿子给到科长,科长瞟了一眼,在呈批表上签上“已核,呈领导阅示”;往上呈给分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翻了两页,说了一句:“这稿子不错,写的可以!”,然后直接签上“已核,呈常务阅示”。
正常来说,我经手的稿子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领导们对我的材料都挺认可。
于是,我就拿着这个稿子,来到常务副市长办公室。听完我对稿子的简单汇报,常务简单过一遍后,拿起签字笔,洋洋洒洒签上几个大字“同意,读校后即报”。
正当我拿起稿子准备离开的时候,常务突然叫住我,问道:“其他领导都认真看过这个稿子没有?”这一突发情况,让我一时语塞。
见我犹豫,常务便叫我把稿子拿回去给他。
然后开始认真地看起来,前面都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改了个别表述,但看到“我们将学习借鉴省外先进地市传承弘扬《四母探郎》等传统戏剧艺术的经验做法”这一句时,常务眉头一紧,对我说:“你这个《四母探郎》,是谁家的孩子有四个母亲?你过来给我解释一下?”
当时我都差点笑出声来,常务非常无奈,对我说:“部门不认真起草,你们市政府办也不认真把关。全省性的经验材料,一群人没有一个认真看的,拿回去,让他们重看重审。”
说罢,常务准备把稿子递回给我,想了想,又把稿子拿回去,把刚才签完的字全部涂掉,重新签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此剧名为《四郎探母》!”
回到科室之后,我想了好久不知道怎么同科长和副秘书长报告,做了很久自己的思想工作,才硬着头皮把常务的批示给到科长看,科长感叹一声“常务学识过人”,便带着我来到副秘书长办公室, 副秘书长看完批示后摇摇头,接着就去了常务办公室检讨。
回来后又到我们办公室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告诫我以后一定要认真校稿,特别是对这些专业名词多留几个心眼。
当天晚上我和科长两个人加班,把稿子又再细细过了一遍,第二天终于定稿。
这个错误太隐蔽,没有一定见识,或者不留心真很难发现,但还是对我的触动很大,领导们绝非泛泛之辈,既然能脱颖而出走上关键岗位,他们的学识眼界和业务素养肯定有过人之处,是真有领导水平的。
以上,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