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策的作者毫无根据的给我扣的那些帽子让我有看喜剧的感觉
更新时间:2025-04-11 09:53 浏览量:9
我不否认,昆仑策有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作者,发的那些文章让我都有些看不懂的感觉。但同时,昆仑策的作者鱼龙混杂,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些作者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以扣帽子和骂功著称的作者,他们的文章看了以后,真让人有看戏剧表演的感觉。
这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号称七千万粉丝的大咖,从始至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戏剧表演。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大咖在昆仑策的作者当中很有号召力,只要他骂谁,后边肯定跟一大串作者呼应。比如最著名的骂联想,骂莫言,其造成的影响至今深深植根在一些昆仑策的作者,和普通网民当中。
除了最著名的这两骂,其余如骂杨绛,骂张文宏,乃至后来骂何祚庥和张洪林,都带来了羊群效应。就是不知道别人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跟着一开始骂的人骂下去,造成既成事实,最后裤裆里抹黄泥,不是屎也成了屎了。现在,这一招终于用在了我这个无名小卒身上,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开始,是张志坤把我定义为“反对爱国主义”,这样的帽子让我莫名其妙,反省自身以后终于发现了原因——我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拆穿喊爱国口号的人的言行不一,和他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但哪怕不是我来拆穿,“个别主流媒体”不也是跟着起哄,号召网民抵制爱国流量生意吗?所以,尽管我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反对爱国主义”这顶帽子并不合适,我还承受得起。
昆仑策的作者给我扣的帽子还有如下这些:
第一,贬损,或者否定抹黑前三十年。
我是如何贬损或者抹黑前三十年的呢?在我的印象中,我只是把一些不实之词,还原到了自己经历的真实情况。比如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比发达国家的差距拉的更大了;
比如尽管自己跟自己比,工业发展得很快,但总体仍然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比如赤脚医生虽然是世界上的创举,让农村人有了看病的机会,但却一直是低水平的就医,远没有达到“老百姓看的起病”的程度。
比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就业不足,安排城市不管有没有知识的青年,到农村自食其力。
......
如果这算贬损或否定前三十年的话,我没办法否认,只能说自己确实说了一些实话。
第二,反对公有制。
这个帽子我是绝对不会承认,因为我始终在网上说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些人说的那样是为了私有化。改革和改制,不是为了瓜分国有资产,只是为了让原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厂矿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哪怕改制了,也没改变公有制性质:
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不能说成私有制吧?国有参股但不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不能说成私有制吧?推而广之,国资不控股也不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最低限度也符合“合伙企业”的集体所有制吧?
这些说法,符合中国深化改革的实际做法,怎么到了昆仑策一些作者那里,就成了反对公有制了呢?
第三,反华反社会主义。
昆仑策的弘毅能不能代表昆仑策,我真没有研究过,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是通过什么,或者我的哪些言论,看出我“反华反社会主义”的?
如果仅仅因为我拆穿了一些人的谎言,就导致弘毅这样气急败坏的很我不死,给我扣这么严重的帽子,只能说明弘毅自己平时说谎太多了。但是我的文章,从来没有针对过弘毅,他根据什么给我扣这样的帽子,他自己能说清楚吗?
确实,我从昆仑策一些作者的文章中,发现他们对深化改革的理解有问题,认为他们“改革开放是为了私有化、改制是为了瓜分国有资产”的说法并不是事实。还有我曾说过,政治经济学是用来指导革命的,并不是用来指导发展经济的,解决不了经济发展的问题。
如果因为这些言论,就认为我反对爱国主义,甚至反华反社会主义,这样的说法不能服众啊。难道说,那些有水平的文章可以代表昆仑策,这些只会扣帽子骂人的文章不能代表昆仑策吗?那你昆仑策自己把他们分清楚,说明白哪些是你们的观点,哪些是冒充你们的,不就没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