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被称为“女马云”,她已超越被一般定义的“女强人”
更新时间:2025-11-26 14:28 浏览量:2
文︱关品方
笔者今天谈一下王潮歌(1965 年出生,今年60岁 ),中国著名女导演和编剧,以实景演出和文旅项目闻名全国,代表作品包括《印象・刘三姐》(2003 年,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又见平遥》(2013 年,沉浸式实景剧)、《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021 年,大型戏剧主题公园)。
王潮歌生于北京,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2003 年(38葳)与张艺谋合作,开启 “印象系列” 实景演出,奠定其行业地位。从2013 年起,她创立 “又见系列”,推动沉浸式戏剧发展。从2021 年起,她推出 “只有系列”,探索文旅融合新形态。她首创 “实景演出” 概念,将舞台延伸至自然山水,是重大突破,借此推动文旅融合,作品覆盖全国 20 多个省,培养了近万名文旅演艺从业者。
马云曾经称赞她是“女马云”。她自己认为早已超越一般被定义的所谓“女强人”。为什么她是女马云?因为她的长相奇特,一头卷发披肩,令人过目难忘。她的成就更是非同凡响,以 “文化 + 科技 + 旅游” 的创新模式,成为中国文旅演艺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她作为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导演和艺术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实践和文化表达,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建立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不似女强人,更胜女强人。她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达人。
王潮歌以创新形式活化传统文化。她开创的“印象”“又见”和“只有”三个系列的实景演出,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沉浸式体验互相结合,天衣无缝。例如,《又见平遥》通过行进式观演模式,让观众在行走中感受历史叙事,这种“中国人独创的演出方式”是时代创举,不仅成为现代文化品牌,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笔者在行走中观赏过,至今印象深刻。
她作品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虚实手法(她对“黛玉葬花”场景的设计,可在视频上找到),激发了观众对文化真实性的思考,强化了对文化的深度认同感。
她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是叫好又叫座的典型;其作品累计票房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现场观众累积高达4200万人,意味着每100位中国人之中就有大约3人观看过她的剧目演出。这种广泛的传播力使传统文化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通过大型场景与文字艺术的结合,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到深邃的中华文明,呼应了“国潮”在年轻群体中的勃兴。
何谓“国潮”?国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体现,被定义为“国” 与 “潮” 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世界时尚潮流,是中国原创品牌深植中华文化基因后打造出来的消费潮流和风尚。它的设计理念具有中国特色,来源于中华文化;同时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她的表现风格采用传统纹样技法和写实技法,结合现代设计创新手法,大胆地发挥色彩特点,以高饱和度运用经典中国红和复古配色;又充满图案特点,书法字体成为时尚,充满装饰感,直取人心;更配合动态流水的声音。
近者如深圳的湾区之眼就是国潮的典型,笔者刚去看过,现正推出盛唐时代沉浸式VR(虚拟现实)体验,值得港人(尤其是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先进)亲身体验、观摩学习。在消费领域有衣服、文创、书藉、随身装饰、新派书法、文化演示节目、国产动漫icon等,注重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当然少不了高质中西美食。
笔者认为,王潮歌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一张名片,其价值影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推动本土品牌的发展,促进文旅经济的增长,增强民族自豪的向心。成绩全面,相当突出。
王潮歌懂得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粉丝极多。她又时有金句,有别于一般的心灵鸡汤。她又游踪遍布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往往观察入微,让受众耳目一新,促使中国文化自信的说服力既迈向国际,又保持中国的个性,彰显中国的品位,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更上一层楼。
王潮歌是2008年(当年她43岁)北京奥运会开幕和闭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她将中国元素融入国际盛会,通过视觉语言向全球传递中国文化精神,具突破性。她的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设定为研究课题,标志着其艺术实践被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框架。她的作品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她认为“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作品的演员”,将社会发展与文化自信直接关联起来,这种对文化的洞察力和穿透力简直无与伦比。例如她通过“山河大戏”的概念,把城市景观和历史遗迹转化为文化符号,使观众在审美体验中形成对当代中国的强烈认同。她的作品成为文旅融合的标杆案例,“系列”作品带动全国旅游经济,契合文旅国潮趋势。这种以文化赋能产业的模式,印证了“文化自信需与经济实力互促共进”的理论逻辑,呼应了包括国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内的文化消费模式,是视听娱乐的盛宴,又是国民教育的题材。
从深层意义看,王潮歌的实践印证了文化自信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路径。她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成就了伟大飞跃。
艺术创作既是“广阔的天地”,也是文化使命的承载,更是红色基因的传递。这种创作观与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号召 :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形成强烈的呼应。
总而言之,王潮歌近年引发的广泛关注,主要源于其持续创新的艺术实践与文化旅游的爆炸式影响力。她的“戏剧幻城”系列正持续深耕、形成破圈效应。她的“只有” 系列,以超大型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开创了文旅融合新范式。例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拥有 21 折子场段、108 个情境空间,通过 “读者视角” 重构经典,吸引超过1200 万人观演,打破传统观演边界,让观众成为剧情参与者,形成社交传播热点。《红楼梦》因此益发深入人心。今年,该项目入选 “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标杆地位。
她擅长将东方美学与传统文化揉合为现代表达,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参予体验。比亚迪在《仰望 U8L 鼎世版》发布会上聘任她为“设计美学共创官”,借助她对三星堆、敦煌壁画等文化符号的解读能力,将东方美学融入电动车设计,引发跨界热议。她在《印象・刘三姐》《又见敦煌》等经典作品中,通过山水实景与现代技术结合,持续输出文化 IP。她是文旅产业“印象派” 的重要原创者。她开辟的新路,将来一定会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一个重要地位。
最后,笔者服膺王潮歌打造个人品牌和强化自身公众形象的能力。她通过访谈、综艺(如《听你这么说》)及社交媒体,分享创作理念与生活态度,展现其 “独立女性”“工作狂人” 等独特标签。她在视频上分享高原旅行、美食体验等日常生活,瞬间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她的金句 : “对未知永葆好奇”“戏剧要与生活融合”“每次创作都在颠覆自己”,这种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吸引包括笔者在内大量粉丝的关注。
近年国家推动文旅融合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王潮歌现象正好契合这一趋势。文旅经济席卷全国,带动各地“景点”的周边餐饮和住宿等消费,功不可没。她的成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地方经济增长的端极,受到地方政府与资本的双重青睐。
王潮歌的个人生活品味、破圈传播效应、崭新创作理念和新颖语言表述,令人渍渍称奇。她的潮语、她的讴歌,通过社交媒体快速扩散,自然而然无须造作就能不断提升她的知名度。那是长期的艺术积累、持续的自主创新与精准的市场定位,三合一而成的结果,实现粉丝们对她爆发式的关注。
本文无意亦无须为王潮歌唱赞歌,只希望笔者多年来的系列文字于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她千分之一的效果,于愿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