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沉浸式体验焕活传统戏剧让“浙里”更“有戏”
更新时间:2025-11-26 13:38 浏览量:3
“‘浙里有戏——浙江非遗传承季’将专业舞台展演、深度文化导赏与近距离互动体验有机结合,有效助推了‘浙风古韵’词牌曲牌的整理与活化,促进了传统戏剧在当代的创新与大众化普及。”日前,“浙里有戏——浙江非遗传承季”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画上句号。活动通过“展演+导赏+互动”的创新模式,先后带领市民与游客深度领略了海宁皮影戏、甬剧、诸暨西路乱弹与平阳木偶戏的艺术魅力,通过赋予参与者“非遗体验官”身份,激发了全年龄层观众,为浙江传统戏剧的当代传承注入了崭新活力。
据介绍,本次系列活动自11月9日启动,摒弃传统单向观赏,共开展海宁皮影戏、甬剧、诸暨西路乱弹与平阳木偶戏4大剧种、4堂导赏课,4场互动体验,演出9场折子戏。打造了集专业展演、深度导赏与动手实践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套餐”。每场活动均邀请相关剧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临指导,并授予参与者“非遗体验官”的专属身份,让观众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亲手实践中完成从戏剧“小白”到“入门者”的奇妙转变。
在展演环节,海宁皮影戏《龟与鹤》《闹龙宫》在幕后巧手操弄下活灵活现;甬剧《珍珠塔·跌雪》《啼笑因缘·钟情》的婉转唱腔余音绕梁;诸暨西路乱弹《双阳公主追狄青》《斩经堂》的高亢之音激荡人心......精彩的演出不仅供观众欣赏,更作为“体验”与“互动”的范本,引导大家从观摩者转变为参与者,深度感知非遗魅力。
最受瞩目的互动实践环节,让“体验官”们得以亲手操纵皮影、为影偶上色、模仿甬剧身段、学习乱弹动作、提线操控木偶。这使得平面的非遗知识转化为立体的身体记忆,真正实现了活态传承。完成体验的参与者还获得了亲手绘制的皮影、定制明信片等专属纪念品,极大地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者的归属感。
甬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沃幸康表示:“浙江省非遗馆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和传播窗口,这次浙里有戏的活动对宣传甬剧、推广甬剧非常必要,让甬剧突破地域限制来到杭州,让更多人认识甬剧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讲课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观众的热情,连四五岁的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作为传承人,我很高兴也很欣慰,这让我更有信心去传播推广甬剧了。”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浙里有戏——浙江非遗传承季”通过深度沉浸体验与近距离互动,成功打破了观众群体与传统戏剧之间的藩篱,这种“不仅可看、可听,更能动手、开口”的模式,让观众真正走进了传统戏剧的内核,感受到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可触、可感、可以亲身参与的生命律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