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乡戏韵 弦歌不绝——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为何在阜阳开花?
更新时间:2025-11-24 11:55 浏览量:2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场跨越五省、汇聚千余名艺术工作者的文化盛会——“淮乡戏韵·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在安徽阜阳圆满落幕。当帷幕徐徐落下,余音依旧绕梁,来自河南、湖北、江苏、山东及安徽参演者们带着对阜阳的美好印象依依话别:“阜阳值得再来!”
这不仅是一场五省戏曲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对淮河流域深厚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这样一场高规格、广覆盖、开创先河的区域性艺术盛事,其主办地为何选择了阜阳?
底蕴深厚,戏曲沃土孕育艺术之花
答案,首先深植于阜阳这片土地源远流长的戏曲基因。
淮河流域是戏曲艺术滋生繁衍的沃土。阜阳孕育了阜南嗨子戏、太和清音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粗犷豪放的梆子腔,质朴活泼的嗨子戏,清雅婉转的太和清音,共同构成了阜阳丰富多彩的戏曲生态,也塑造了阜阳人懂戏、爱戏、痴戏的文化性格。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员王莹、徐镭洋在表演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阜阳是皖北地区有名的戏剧之乡,也是国家级非遗淮北梆子戏、阜南嗨子戏的发源地之一,有资格、有能力、有情怀办好这次淮河流域戏剧展演。”此次展演小戏组评委、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一语中的。这份“资格”,源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份“能力”,体现在其持续的艺术生命力;这份“情怀”,则根植于广大民众对戏曲发自内心的热爱。展演期间,连续5天10场演出场场火爆,戏剧爱好者周超“一场没落”的观演经历,便是阜阳深厚戏曲群众基础的最佳印证。
精心筹备,匠心独运成就文化盛会
将一场涵盖淮河流域五省、19个剧种、2300余件海选作品、最终精选160余个精品节目入围的大型活动成功落地,离不开主办方的周密筹划。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潘昱竹介绍,本次活动在设置上别具匠心,不仅有小戏和演唱专场,还特别设置了器乐专场,“让常年居于幕后的演奏员走到舞台中央”,旨在推动戏剧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全面发展。从五省演奏家运用18种乐器轮番献艺,到44个小戏、88个演唱节目的精彩呈现,展演周真正成为了一场“名家新秀齐登台,经典新编共绽放”的艺术盛宴。
广州红豆粤剧团演员黄紫茵在表演粤剧《穆桂英挂帅》
为确保活动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主办方邀请了15位淮河流域五省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其中有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多位一级指挥、作曲、演奏家。
“这次活动组织很周密,地方政府很用心。”湖北省襄阳市花鼓戏剧团业务团长田燕的感受,道出了许多参演者的共同心声。从前期广泛的线上作品征集、多轮严谨评审,到展演期间细致的会务安排、周到的接待服务,阜阳市用高效的组织能力和真诚的服务态度,为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确保了这场“淮河流域戏剧史上尚属首次”的大规模展演圆满成功。
振兴有为,阜阳实践擦亮戏曲名片
选择阜阳,更是对阜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所做努力与成效的肯定。
阜阳市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奎升介绍,阜阳持续发力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全力打造“一县一品”:淮北梆子戏、阜南嗨子戏、太和清音等地方剧种焕发新机。其中,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扫帚书记》《大国农匠》先后入选2008年、2009年、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剧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太和清音《雨花英烈》入选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剧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阜阳戏曲创作活力迸发、艺术质量稳步提升的明证。
湖北襄阳曲剧传承中心演员李恩光在表演曲剧《三子争父》选段
正是基于自身在戏曲传承与发展上的扎实工作与显著成果,阜阳市具备了承接区域性大型艺术活动的底气和能力。此次展演中,阜阳市选送的豫剧《花木兰》选段和《抬花轿》梳妆,以其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展现了阜阳戏曲人才的实力。
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拓宽发展之路
一场成功的展演,不仅是剧场内的艺术共鸣,更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次集中展示。阜阳,被参演者频频称赞“城市很美”“人们很热情”,这座皖北大市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为文化盛事增添了温馨的注脚。
演出之余,艺术家们走进双清湾公园、宋街、水街,感受阜阳当地的城市风情;品尝格拉条、田三卷馍等地方美食,体验地道的人间烟火气。河南省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板胡演奏员李毅的感受颇具代表性:“感受到了阜阳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阜阳人很热情,以后有机会还要再到阜阳来。”
江苏省南通市艺术剧院演员杨蒙霞在表演越剧《白蛇传》中许仙“跪行”动作
这种超越舞台的艺术交流与情感连接,正是文化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它让阜阳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成为了一个承载着美好艺术记忆、洋溢着温暖人情味的文化符号。通过举办展演周,阜阳尝试探索一条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以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增长的有效路径。
余音不绝,这或许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牵头举办此次展演周,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是以戏为媒、以城之暖深化区域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宣传、艺术、旅游融合发展,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注入文化动能的重要举措。”阜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首届淮河流域戏剧展演周的成功举办,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证明了阜阳不仅是戏曲艺术的丰厚沃土,更是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文化活动主办地。当五省戏曲精英在阜阳舞台上奏响华彩乐章,当千余名艺术工作者将阜阳美好印象传播四方,展演周的意义已超越活动本身。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演员李延柯(左)在表演京剧《挑滑车》
这或许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未来,依托淮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日益紧密的区域协作,类似的艺术盛会有望持续举办,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