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火光中坠毁,印度光辉战机把国产“演成了喜剧”
更新时间:2025-11-22 08:13 浏览量:1
2025年11月21日,迪拜航展的最后一天,印度空军的LCA“光辉”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坠毁,现场浓烟滚滚,机体燃爆,飞行员未能及时弹射。这场事故并非偶然,四天前,这架战机在静态展示中被拍到机身漏油,地勤人员竟用购物袋接油,场面令人啼笑皆非。
印度国防部辩称那是“排出冷凝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分明是油,不是水。这次坠机,不过是“光辉”战机40年荒诞史的最新一幕。
“光辉”项目始于1983年,初衷是取代老旧的米格-21,打造一款“完全自主”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然而,从立项到2001年首飞,耗时18年;从首飞到2015年正式列装,又用了14年;直到2019年才获得“最终作战许可”。整整40年,耗资超百亿美元,结果却是一款空重超标的“超重轻型战机”,推重比低下、载弹量有限、航电系统拼凑,性能勉强算得上第三代战机。更讽刺的是,所谓“国产”不过是政治宣传话术。虽然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组装,但核心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发动机、以色列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英国马丁·贝克弹射座椅、法国航电接口……堪称“万国牌缝合怪”。
“光辉”的问题不是某个环节的短板,而是系统性溃烂。2023年迪拜航展,该机因航电黑屏紧急返航;2024年3月,一架在拉贾斯坦邦训练时坠毁,23年来首次战损;2025年11月,先漏油,再坠毁,彻底暴露质量控制与应急保障体系的全面崩坏。引进的美国发动机长期受困于“压缩机故障”和“涡轮叶片缺陷”,无法稳定输出设计推力;机体结构因设计反复修改而超重,导致机动性大打折扣;软件系统与硬件兼容性极差,飞行员常抱怨“黑屏死机”。甚至在印度空军内部,“光辉”也被戏称为“机场装饰机”——因为出勤率太低,多数时间停在机库“保养”。
相比之下,中国JF-17“枭龙”、韩国FA-50、甚至二手F-16都更可靠、更便宜、更成熟。这次迪拜航展,印度本想借“光辉”与巴基斯坦的JF-17同台竞技,结果JF-17完成全套高难动作,观众掌声雷动;“光辉”不是漏油就是坠毁,沦为全球航空圈的笑柄。
“光辉”悲剧的根源,在于印度把民族自尊心强行嫁接在羸弱的工业能力上。政客需要“国产神机”来证明“印度制造”崛起,
“光辉”坠迪拜,不是意外,是必然。它象征着一个国家在战略雄心与工业基础严重错配下的必然溃败。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宣称拥有什么,而在于经得起世界检验的硬实力。否则,下一次坠毁的,恐怕就不只是一架战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