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捧“天才”了!《喜人奇妙夜2》的“怂包”,演活2025年的我们
更新时间:2025-11-13 17:08 浏览量:1
2025年10月,这个《喜人奇妙夜2》看起来的确挺火啊。
我认真的看了几期,却发现和以前的喜剧节目不太一样。
而以前我们看的喜剧,总是想看个“天才”多牛,看他一个人怎么撑起全场。
它并没有那样捧“神”,反过来是把一群“怪人”、“怂包”、“失败者”演活了。结果观众看了都反应特别好。
可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我得承认,以前我也爱看那种“天才”表演。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最近几年,就觉得…有点“多”了。
那些“天才”太厉害了,厉害得离我们很远。
你觉得他很牛,但你很难真的感同身受。他就像在展示他的聪明,你看完了,鼓个掌,但笑完心里是空的。
我们生活已经挺累了,好像不太想在看喜剧的时候,还去“仰望”谁。
它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每个人多少有点毛病,看起来特别真实。
比如在节目里那个打工人小林。30岁,不上不下。半夜三点给老板发PPT,老板回他:方向不错,但缺了点“灵魂”。
他气得当场就想辞职,在电脑前演练了好多遍。可第二天早上,还是乖乖爬起来,顶着黑眼圈去给老板买咖啡。
他那个“怂”样,太像生活中的我们了。
当他最后对着电脑屏幕,用最小的声音骂了句脏话时,很多人都笑了,但笑着笑着又觉得心酸。
还有那个“中产妈妈”刘姐。
她在家长会上,永远是那个说“哎呀,孩子开心就好”的人,看起来特别松弛。但镜头一转,她家书柜里,藏着一整排的奥数题和升学攻略。
她那种“面子上的松弛”和“骨子里的焦虑”,不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写照吗?不完美,甚至有点假,但就是比较真实。
再说那个社区的王大爷。
天天黑着脸,逮谁训谁,对外卖员、对遛狗不牵绳的,永远没好话。
结果节目里有个细节,大暴雨那天,他嘴里骂骂咧咧,说楼道又被弄湿了,却在保安室里默默煮了一大锅姜汤,给每个进来的外卖员都盛了一碗。
这种“嘴硬心软”的别扭劲儿,我们身边真的太多了。
所以你看,《喜2》里的这些人,都不完美。
但他们凑在一起,就是2025年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样子。
我们看他们,就像在“照镜子”。
我们笑,不是因为包袱多高级,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狼狈”和“纠结”。
当看到小林受气,我们想到的可能是自己的老板。看到刘姐焦虑,我们想到的就是孩子的升学压力。
这种“啊,他演的就是我”的感觉,比看一个“天才”在那儿炫耀技巧,要打动人得多。
以前我们总觉得,喜剧就得“高级”。
但《喜2》火了,我觉得它说明白了一件事:我们现在好像更需要“共鸣”,而不是“崇拜”。
我们不再需要一个“救世主”来逗我们笑。我们只想在一群和我们一样“不完美”的普通人身上,找到一点安慰,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这么“拧巴”地活着。
看完《喜2》,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