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内的这幢建筑曾是沪上著名的夜总会“台尔蒙俱乐部”
更新时间:2025-10-30 20:50 浏览量:1
海格路(今华山路)上的Del Monte Cafe(摄于1924-1935年)
当看到上面这张老照片及介绍说,建筑位于海格路(今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沿街时,立即想到了院内的“熊佛西楼”(见下图)。
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内“熊佛西楼”今貌
1937年7月31日《大陆报》(见下图)以一个显赫标题——“DUKE OF WINDSOR ONCE DANCED AT DEL MONTE CAFE”(温莎公爵曾经在台尔蒙俱乐部跳舞),来介绍这个俱乐部当年的不凡。
文章开头就写道(以下都为中文译文):“要描述上海台尔蒙俱乐部的奢华,用‘glamorous’一词简直是轻描淡写。”那么到底有多么不凡呢?文章接着写道:
“在过去17年上海风云激荡的奢华岁月里,这座先锋夜场迎来了过去二十年间所有登上头版头条的各界名流。”
载自1937年7曰31日《大陆报》
文章接着列出了到过此地的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从好莱坞巨星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到美国重量级拳击世界冠军吉内·滕尼(Gene Tunney),还有英国的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等等。
美国电影巨星范朋克夫妇
据记载,美国电影巨星范朋克至少五次来过上海。1929年12月9日,范朋克夫妇一行到达上海,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闻名的东方之城。12日下午,在他们下榻的大华饭店举行欢迎仪式,由上海各界妇女组织发起,观众凭邀请卡进场,邀请卡可至各妇女组织秘书处申领。茶水费每人1美元。
载自1929年12月15日《大陆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员工欢迎范朋克夫妇来访)
在谈到对上海的初次印象时,范朋克对同行人说“上海的节奏,对于我来说,就像街上的人力车,你越琢磨就越如此。我们早上到的时候天又黑又冷,还下着雨,这个城市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冷。但是,第二天上午,温暖的阳光,又给了我们真正的感觉——上海是一个令人着迷、奇妙而又独特的城市。”
载自1929年12月22日《大陆报》(12月13日下午,在大华饭店举行宴会,欢迎范朋克夫妇一行)
这次,夫妇俩在上海逗留了6天,14日他们前往日本。离开前夫妇俩宣布了一项庞大计划,他们要筹划拍一部反映中国的电影,全部在中国取景,用中国的演员。
范朋克访沪时和明星电影公司演员合演
1930年2月,范朋克夫妇再度来到上海,这一次他们首次与中国演员合作,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莎翁的喜剧《驯悍记》,由毕克馥(范朋克夫人)扮演凯瑟琳,范朋克扮演彼特鲁乔,演出非常成功。
范朋克访沪时和明星电影公司演员合演(右起:夏佩珍、韩云珍、范氏、王汉伦、周文珠)
1931年2月范朋克三度来到上海,12日在下榻的华懋饭店,范朋克对欢迎他的人说:“我觉得世界上最棒的城市就五个,上海是其中之一,她(上海)因最充满色彩、最有趣味、最进取而引人关注。其余四个是纽约,伦敦,巴黎,和好莱坞(洛杉矶)。我相信是这样,因为她(上海)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
载自1932-11-06《申报》
1932年10月,范朋克四度来到上海,参加中国高尔夫业余公开赛,这似乎有点令人意外。比赛在上海的“Seekingjiao”和“Hungjao”举行(可能是江湾和虹桥)。这次范朋克还要为跑狗场比赛冠军颁奖,上次来沪是由毕克馥颁的奖。《申报》上说他这次来逢人便说:有一次美国的高尔夫球国手琼斯到好莱坞打球,正好范朋克也在那打球,结果观众都围上来要范朋克签名,弄得琼斯很尴尬。
范朋克在打高尔夫
1935年6月16日,范朋克第五次到访上海。这次只逗留了不到2天,成员有Ashley夫人等五人。维克多·沙逊在他们下榻的华懋饭店接待他们,并邀请他们到他在虹桥的别墅里喝下午茶。晚上,他们到夜总会逗留到很晚。
载自1935年6月19日《北华捷报》
另一位名人吉内·滕尼(Gene Tunney)1935年3月来到上海,他是美国退役前重量级拳击世界冠军,夫妇一行这次是环球旅行,3月26日从香港到达上海。
美国重量级拳击世界冠军吉内·滕尼(Gene Tunney)
说到这位拳击世界冠军,不光拳击技术一流,还是个博学的学者,他曾在耶鲁大学演讲莎士比亚。这次滕尼还到上海汉壁礼学校向学生讲授拳击技术,吸引了几百名学生听讲。
随行的还有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John Oliver La Gorce夫妇,和著名建筑师Henry Killam Murphy(亨利·墨菲)等。
有一晚,他们来到上海最豪华的百乐门舞厅,滕尼在一把古老的大提琴上签上了名字,那琴上签满了名人的名字。说起这把琴,还有一段故事。这把破旧的琴是很多年以前花11美元从一家当铺买来的,就想用来让到访的贵宾签名用的。为了能把名签上去,特意把琴表面的清漆刮去了。许多年以后,这把琴破了,便拿到一位修琴匠那里去修,这位修琴匠看到这把琴泪流满面,原来这把琴是稀有之物,出自一位1700年代意大利著名制琴大师之手。琴表面的清漆正是几百年来名琴的奥秘所在,它使琴的音色更加优美,现在把这层漆刮去了,就再也修不了了。
载自1935年4月3日《北华捷报》
30日他们坐船游了苏州和嘉兴,同行的还有38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4月2日才返回上海。然后滕尼夫妇和John Oliver La Gorce夫妇去南京和北京继续他们的环球旅行。
这次旅行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期望能再来中国。滕尼退役后,La Gorce夫妇经常与滕尼夫妇结伴旅行。
载自1928-03-10《申报》
至于温莎公爵,笔者没有查到来过上海的记载。不过,台尔蒙俱乐部在二、三十年代,确实是租界外能与Carlton,Little Club,Tavern等比肩的夜总会(见上面《申报》文章)。
载自1932-11-19《申报》
当年这里是外国人到上海旅游及体验海上夜生活的一处“打卡点”,来此地“打卡”的也不乏沪上名人。一天,电影演员宣景琳闲来无聊,便来到台尔蒙俱乐部消磨时光。
电影演员宣景琳
当她满心欢喜地踏进台尔蒙俱乐部大门时,看到了她的前夫王老六,想起了伤心的往事。王六公子出身名门,是一个年轻朴实的买办,有一回宣景琳“出堂差”,两人结识,虽然身份相差悬殊,但互有好感,两人都不忍分离,可王公子家里又决计不会答应娶这样的女子。后经明星公司郑正秋登门做媒,王家终于松口。但婚后在流言不断侵扰之下,夫妻渐生嫌隙,竟至感情破裂,分手告终。
载自1926年12月25日《大陆报》
从1920年起,台尔蒙俱乐部引领沪上夜生活的潮流近二十年。究其原因,除了热情四射的俄罗斯服务小姐,还有美妙的音乐及美酒,营造出了浪漫的气氛。
这里的乐队是由上海滩顶级的“大都会”夜总会的乐队领班凯·厄尼(Ernie Kaai)领衔。舞者来自不同国家,不乏当时一些走红的明星。如美国的St. Clair Hope小姐,她带来了全新的风靡美国的酒吧歌舞;有杂技及舞蹈演员Hensie Rogotta小姐领衔的劲舞;有能歌善舞、能演奏的“Dixie Sisters”;还有草裙舞者Viola,及伦巴舞女王Maggie Calloway等;美国歌手Gene Ellis,他是墨西哥总统Obregón欣赏的歌手,也曾在台尔蒙俱乐部表演。
载自1927年1月9日《大陆报》
台尔蒙俱乐部的老板Albert Jason Israel,是沪上经营夜总会的“老法师”。1927年1月9日的《大陆报》还专门介绍了一下他的辉煌历史:
早在1890年代的美国旧金山,Israel在这座欢乐、国际化、无忧无虑的城市里度过咖啡时光,他的至交都叫他“Al”,那时他是旧金山市中心Powell大街上一家著名咖啡馆的经理。他在那里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然而,风暴还是来了,时间来到了1906年,这个美国西海岸著名的城市一夜之间坍塌了。
在震后火灾留下的废墟中,仅仅几天,Israel咖啡馆便从周围六栋建筑残骸中拼凑修复,重新挺立起来,迎接那些口干舌燥的救援人员。
得益于行动的迅速,Israel从地震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并在海岸线日益扩大的禁酒贸易灾难中蓬勃发展,直到《禁酒法案》带来的更大灾难第二次将其摧毁。
在此期间,他曾在太平洋沿岸多家欢愉的娱乐场所主事,并持续获利。直到数年前,美国整桩生意变得愈发萧条,他便启程前往远东,意图探寻新的机遇。
在上海,Israel发现了一片适合他事业的沃土。这里从未出现过巴黎或美国那种意义上的娱乐度假村,而当Israel着手打造时,人们都说他"疯了"。
他的第一步是创办了台尔蒙咖啡馆,如今它已成为上海夜生活爱好者们凌晨时分在城郊最喜爱的聚集地之一。
正是Israel亲自去哈尔滨招聘,最近的6-7年里,第一次把俄罗斯演员推上本市舞台。演出迅速取得成功。
从台尔蒙咖啡馆,再到更大的Carlton和Volla咖啡馆。除此之外,Israel还为上海娱乐界带来了第二项创新——引入了风靡全美的女子歌舞团。该剧团于圣诞夜在Carlton首演时赢得满堂喝彩,此后每晚都以多样化的节目吸引大批观众。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当Israel先生不在亲自打理自己的产业时,他有一位非常迷人的"夫人"需要管理。
这位远东的齐格菲(娱乐大亨)连私生活都彰显其品味,既然已配得上这一称号,他正计划用更大更好的娱乐项目来"巩固地位"。
载自1938年8月6日《密勒氏评论报》
据1938年8月6日《密勒氏评论报》报道,8月3日清晨,Israel被发现枪杀于台尔蒙俱乐部中,终年58岁。他是美国加州人,1880年2月26日生于加州Colusa,1920年作为红酒贸易商Moore & Hunt公司的代表来到上海,经营夜总会近40年。是上海最老的夜总会之一台尔蒙俱乐部的合伙人。尸体是由另一位合伙人也是他的小舅子Thurman Demon Hyde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