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让戏剧教育离人再近一些

更新时间:2025-10-31 09:50  浏览量:1

聚光灯照亮熟悉的教室场景,课桌上散落着漫画手稿和练习册,墙上的倒计时牌显示着“距中考还有30天”。初三学生石乐智与他的父母剑拔弩张,争执一触即发。此时,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那句“我想画漫画”似乎就卡在喉咙里,欲言又止。就在这个充满戏剧张力的抉择时刻,演出戛然而止,灯光渐亮,主持人转身面向观众席发问:“如果你是‘石乐智’,此刻会作何选择?”

日前,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的小剧场内,一场名为《非标准·答案》的论坛剧场表演打破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无形壁垒——当角色陷入学业压力、家庭期待与自我追求的两难境地时,任何一位观众都可以举手示意,走上舞台,替换角色,亲自尝试改写故事的走向。

这场演出是中央戏剧学院2022级戏剧教育班的教学实习成果,也是一次富有深意的戏剧教育探索。戏剧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教育功能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已成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作为国内戏剧教育的先行者,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简称“戏教系”)在专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实践中构建起“三维协同”的戏剧教育社会服务模式,以戏剧教育为媒介,辐射学校、乡村、社区三大场域,形成了稳固而富有活力的服务体系。

戏剧+校园:戏剧课程助力美育普及

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戏剧艺术为学校美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能,让学生在创作与表演中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戏教系通过系统化的理念引导、理论研究和课程设计,持续推动戏剧教育在中小学美育中的深入应用。

自2014年起,戏教系积极参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起的“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项目,将专业戏剧教育资源引入中小学校园,与北京市东城区、昌平区的多所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助力学校开展戏剧教育工作。

戏教系师生为合作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戏剧课程,内容涵盖动物模拟、观察生活、表演元素训练、台词训练和形体塑造等多个方面。调查显示,超过90%的项目学校学生表示非常喜爱这些戏剧课程,并认为课程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提升戏剧教育课程质量,戏教系还专门编写了《小学戏剧课堂课程教材(1—3年级)》(教师用书),引进翻译了《戏剧萌芽:少儿戏剧游戏、活动和独白(3—8岁)》等国外戏剧教育著作,为项目学校提供了更加系统和专业的教学资源。

除了课程与教材建设,戏教系还协助项目学校成立多个戏剧社团,全程指导学生创作和排演剧目。这些剧目在各类比赛和艺术节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戏剧素养和艺术潜能。

针对项目学校的任课教师,戏教系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讲座与培训,内容涵盖戏剧基础理论、作品赏析、剧本创作技巧和台词教学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戏剧教育教学能力。

据统计,项目开展以来,戏教系已累计为项目学校举办70余场戏剧观摩活动,吸引近万名学生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此外,戏教系还将戏剧教育资源拓展至高中阶段,逐步构建起覆盖多学段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服务体系。

“戏剧+学校”服务让戏剧教育从“兴趣活动”升级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教材编写、社团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式,夯实了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基础,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实践范例。

戏剧+乡村:戏剧支教赋能文化振兴

戏剧教育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有效弥补了乡村在教育和美育方面的资源不足,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戏教系自2017年起采用“志愿+接力”的模式,组织寒暑期支教团深入全国各地乡村开展戏剧支教。2023年,戏教系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支教形式,将戏剧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

在吉林省德惠市文化馆,戏教系本科生支教团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戏剧主题推普”夏令营。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支教团巧妙地将普通话训练融入戏剧教育,设计了“戏剧台词训练”“影视配音”“情景朗诵”等生动课程。当地学生在戏剧情境中练习发音、纠正用词,不仅提升了普通话水平,更在语言艺术中收获了表达的乐趣与自信。

2023年4月,戏教系研究生支教团在贵州省长顺县第四小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戏剧支教活动。其间,他们指导学生排演《闪闪的红星》等红色主题儿童剧,让戏剧的种子在山区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校长感慨地表示,“戏剧支教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更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将以此次支教为起点,持续探索戏剧教育的本土化实践,努力打造长顺县特色的戏剧教育示范学校”。

戏教系的支教脚步还延伸至黑龙江。在为当地留守儿童开设戏剧课程的同时,支教团的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抚远市通江镇东红村绘制系列文化墙。墙绘以“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县”为主题,将地域特色转化为视觉语言,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支教团还深入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调研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策划创作了大型实景文艺作品《山水乌苏里》,以戏剧的力量助力当地文旅融合与民族文化传承。

“戏剧+乡村”服务模式不仅为乡村美育注入了新动能,还通过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营造出更加积极、富有活力的乡村文化氛围。

戏剧+社区:戏剧演出创新公益宣传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推动文化传播、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场域。戏剧作为“离人最近的艺术”,凭借其生动的表现力和直观的互动性在社区公益宣传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既能将社会热点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艺术表达,又能有效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面对毒品这一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自2017年起,在北京市禁毒委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戏教系与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持续合作,每年组织师生创作排演一部禁毒题材原创戏剧,深入社区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截至目前,已推出《脱轨》《天晴了》《你的名字》等7部原创剧目,从多个层面传递禁毒理念,构建起立体化的宣传教育体系。

《你的名字》从“识毒”角度切入,围绕禁烟、禁毒、责任与家国情怀展开叙事,通过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禁毒斗争,深刻揭示毒品的危害与禁毒工作的紧迫性,引导观众认识毒品问题的严峻性与复杂性。《脱轨》着眼于“防毒”教育,通过展现一名普通高中女生陷入吸毒困境并艰难康复的心路历程,唤起青少年、家庭及学校对吸毒诱因的共同关注。这部剧作提醒人们,温暖的家庭关系与健全人格是保护青少年远离毒品的第一道防线。《天晴了》则以真实视角聚焦“拒毒”主题,生动展现禁毒警察的工作与生活,呈现他们对涉毒人员思想与情感的积极引导,塑造出缉毒民警平凡而光辉的形象,传递出一代代禁毒警察传承的使命感和捍卫正义的精神力量。这些剧目走进北京市多所高校、中小学和社区,累计巡演覆盖观众超过2万人次,显著拓展了禁毒宣传的传播广度与社会影响力。

未来,戏教系将继续深化三维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协作平台、推进数字化与戏剧服务的融合,不断优化升级这一模式,为社会服务贡献更多戏剧智慧与专业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本文系中央戏剧学院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一般项目“美国纽约大学戏剧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4009)

《中国教师报》2025年10月29日第9版

作者:时晨晨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