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本科专业撤销的类型特征与趋势研判 新兴专业的快速 &
更新时间:2025-10-30 18:40 浏览量:1
2025 年的专业撤销呈现出传统专业大规模 "退场" 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传统管理类专业成为撤销 "重灾区":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近 5 年被 122 所高校撤销,位居撤销榜首
• 公共事业管理:被 115 所大学撤销,曾是公务员考试 "对口专业",如今因考公优势不再、就业率低迷而大量撤销
• 市场营销:2025 年有 15 所高校计划撤销,位列撤销专业第二多
这些专业撤销的共同原因包括:
• 课程设置杂而不精,学生既学编程又学管理,但技能深度不足,就业竞争力弱于纯计算机或管理专业毕业生
• 理论脱离实际,如市场营销专业 35% 的从业者认为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
• 市场需求饱和,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全国 116 所高校开设,但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不足 65%
传统工科专业因产业转型而调整:
• 土木工程: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全国已有超过 40 所高校撤销该专业布点
• 冶金工程、纺织工程、包装工程:因传统制造业转型,相关人才需求锐减
• 交通运输类专业:如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等,因行业智能化转型而面临调整
传统艺术类专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传统设计专业大量撤销
• 戏剧影视类:动画、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因市场饱和而撤销
• 美术学类:绘画、艺术设计学等纯艺术类专业就业困难
与传统专业撤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专业的大量增设。2025 年新增专业呈现以下特征: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成为最大热门:
• 人工智能专业 2025 年新增 61 个布点
• 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在北京师范大学等 17 所高校设立
• 智能视听工程、智能分子工程、智能建造等 "智能 +" 专业大量涌现
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异军突起:
•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最大热门,120 所高校申请设立
• 2024 年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6 所 "双一流" 高校率先开设
• 该专业通过教育部首次建立的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增设
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快速增长:
• 数字经济专业新增 62 个布点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新增 33 个布点
• 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大量增设
交叉融合专业成为新趋势:
• 智能制造工程: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
• 智慧农业:农业与信息技术交叉
• 健康与医疗保障:医学与管理交叉
• 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
2025 年的专业调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一增一减" 的对应关系:
• 撤销传统管理类专业,增设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
• 撤销传统设计类专业,增设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等
• 撤销传统工科专业,增设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
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明显:
• 新专业设置强调跨学科融合,如智能分子工程涉及新材料、精准医疗、能源转型等领域
• 传统专业通过交叉融合获得新生,如 "AI+X""X + 医学 " 等模式
服务国家战略导向明确:
• 增设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服务国家战略的专业
• 面向科技前沿,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专业
• 适应市场需求,增设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
4 未来趋势研判基于 2025 年的专业调整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专业调整将持续深化:
•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 2025 年已完成 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的优化调整
• 未来将继续优化,预计到 2035 年形成更加协调、特色更加彰显的学科专业结构
"四新" 建设将继续引领: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将持续深化
• 传统专业将通过改造升级、交叉融合等方式获得新的生命力
• 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将继续增加
就业导向将更加突出:
• 就业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将继续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指标
• 高校将更加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 建立健全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分类发展将更加明显:
• 研究型大学将更多承担基础学科和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 应用型高校将更加聚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职业教育类型高校将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