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禾戏剧·大师之夜》10月登陆上海大剧院,全新演绎三部当代舞杰作

更新时间:2025-10-28 16:20  浏览量:2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28日报道: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当代舞台艺术先锋力量禾戏剧出品制作的当代舞《禾戏剧·大师之夜》,将登陆上海大剧院大剧场。这场汇聚国际顶尖创作与中国舞者力量的演出,以三部横跨三十年的国际当代舞巅峰之作串联起时代对话,由李倩、于建伟、张娅姝、黎星等15位中国杰出独立舞者发起,24位实力舞者共同演绎,既是一次世界级艺术的集中呈现,更是中国当代舞与世界对话的崭新尝试。

三部经典构筑跨越三十年的艺术巡礼

《禾戏剧·大师之夜》制作团队以时间为标尺,甄选的三部承载不同时代精神的国际佳作——它们如同三块鲜活的“时代切片”,拼凑出当代舞近三十年的发展脉络与思想深度。

2020年首演的《梦不见了,但我记得》,由法国艺术家尤安尼·布尔热瓦与玛丽·布尔热瓦联手打造。作品以“醒来后梦境残留的是什么”叩问当下的不确定性,尤安尼标志性地将杂技、舞蹈与物理原理相融,通过一座兼具滑梯、墙壁功能的特殊装置,让舞者与道具对话,构建出虚实交织的梦境场域,探索身体与重力的奇妙关系。

2010年诞生的《仙人掌》,出自2024年巴黎残奥会开幕式艺术总监、瑞典编舞家亚历山大·埃克曼之手。这部充满诙谐与自嘲的作品,让十六位舞者在超大拼字游戏方块上奔跑、扭动,以复杂节奏与“仙人掌”道具互动,犀利又幽默地探讨艺术观赏与批评的本质,打破传统舞蹈的严肃边界。

而1999年首演于千禧前夜的《-16》,则是“Gaga”舞蹈语言开创者、巴切瓦舞蹈团前艺术总监欧汉·纳哈林的经典之作。它捕捉了世纪交替时人类的喜悦、憧憬与犹疑,以“Gaga”体系为根基,鼓励舞者突破身体局限,更打破台上台下的界限,让肢体张力与情感能量在瞬间迸发,成为当代舞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这三部作品首次联袂中国舞者,历经三个月的碰撞融合,既是对国际经典的致敬,更是中国舞者以身体为媒介,与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神展开的深度对话。

在突破中注入东方灵魂的艺术实践

这场演出的独特性,更藏在24位中国舞者的身体与表达里。他们以东方筋骨为基底,重新诠释西方先锋作品,在排练与演绎中完成了一场场自我突破,也为经典注入了全新的“中国灵魂”。

对舞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与收获,始于对不同舞蹈语言的探索。谈及《-16》所运用的“Gaga”体系,李倩坦言:“这里没有评价,只有自由舞蹈的纯粹愉悦,每个人都在打开自己”;张引则被其“人性自由”的内核打动,称其与自己“不愿被规训”的性格高度契合;罗昱文更在这种包容的氛围中卸下防备:“不用纠结好坏,只需享受身体的感受,反而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具体到作品演绎,舞者们的思考更显细腻。王盛熙将《仙人掌》中的小方块视作“安全区与小舞台”:“在上面表达没有对错,只有纯粹的自我”;李宇则关注到“仙人掌”道具背后的隐喻:“我们既会开心展示它,又会转眼嘲笑它,像极了人们对待艺术的复杂心态”。《梦不见了,但我记得》的特殊装置曾让张振国倍感紧张,“起初怕出错,但相信同伴与道具后,反而找到了新的协作节奏”;国桓硕带着膝盖旧伤挑战《-16》,却在“有规定却自由”的编排里找到平衡:“哪怕调整动作,也能享受在作品里‘游来游去’的快乐”。

对出品方禾戏剧而言,《禾戏剧·大师之夜》远不止一场演出,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舞发展的重要一步。制作人汪欣表示,团队的长远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年度艺术品牌:不仅向中国观众引进世界级大师作品,更要为本土青年创作者提供成长土壤。未来,从演绎经典到原创孵化,这些带着中国舞者文化表达的作品,将走向世界巡演,让全球看见中国当代舞的力量。

此前,这场演出已于2025年9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完成世界首演,广州站演出也于10月24日至25日落幕。10月29日至30日的上海站,既是国内巡演的重要一站,更是一次面向上海观众的诚挚邀约,期待每一位观众走进剧场,重新发现世界、生活与自己原来“还可以这样”。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