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演绎、时空对话、数字交互……2025“走读浙江”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举行总决赛,20支代表团队共同绘就立体生动的“浙江文脉寻踪图”
更新时间:2025-10-28 10:32 浏览量:2
以戏剧演绎、时空对话、数字交互......文脉寻踪,走读浙江。10月27日,2025“走读浙江”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总决赛在杭州西溪湿地·洪园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浙江图书馆、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承办,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执行承办,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西湖文旅集团、杭州市西湖区图书馆、杭州市西湖区文化馆协办。
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团队,将走读案例搬上“今夕共西溪”的实景舞台,通过情景式讲解生动演绎,共同绘就了一幅立体生动的“浙江文脉寻踪图”。
亮点纷呈:让阅读“可感、可触、可游、可悟”
总决赛以“讲解+演绎”的形式,打破了传统阅读的静态边界,以戏剧演绎、时空对话、数字交互等手法,实现形式“破壁”、空间上“融合”、场域“活化”。文化走读让书楼书院里的典籍、古籍中的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过来。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手艺、聆听地方戏曲,参与者便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许多存在于民间的珍贵文化细节和“小历史”便被保存下来,传播出去。
通过沉浸式文化讲解,实现阅读形式上的“破壁”。仙居县图书馆让朱熹与AI翁森在文博书房中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瓯海区图书馆以童话剧《小水滴漫游记》串联山水生态与乡土情感;北仑区图书馆在沉浸式党课中追寻张人亚守护党章的信仰足迹。从余杭良渚的文明探索,到德清千年古城的文人足迹;从诸暨枫桥文脉寻踪之旅,到余华笔下的海盐文化地图……20个故事,20种表达,织就一幅“走读浙江”的立体人文长卷。
活动期间派发的“西湖阅读护照”巧妙串联30余个特色阅读空间,通过走读曙光路城市漫步街区和水上游阅线路,一场生动的文化走读同步开展,真正实现了“在风景中读故事,在行走中品文化”。
场外,《梦启西湖》《烟波书舟》《文脉流转》《花开有声》四幕主题沉浸式场景表演散点分布,昆曲、对弈、书舟与湿地夜景交融;场内,以墨意山水为底色的主视觉舞台,仿佛一条流动的文脉长河。
这一切共同构筑了一个“可沉浸、可感知、可对话”的立体阅读“活化”场域。
文脉回响:一次活动,无限“留量”
“文脉寻踪 走读浙江”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为全民阅读与文旅融合,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浙江”注脚。“走读浙江”是游在浙里的新玩法,亦是全民阅读的新模式。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两条贯穿全省的“走读浙江”书香路线。
“对话名家·文脉寻踪”路线,从嘉兴海盐的余华文学地图出发,途经湖州吴兴、绍兴越城、宁波余姚和北仑、台州三门和临海、丽水龙泉、金华等地,对话陆羽、王阳明、蔡元培、叶绍翁等闪耀浙江文脉的巨匠灵魂。
“浙学千年·书香漫步”路线,则串联起嘉兴曝书亭、南浔嘉业藏书楼、杭州文澜阁、绍兴稽山书院、宁波天一阁、仙居桐江书院等浙学书院,探寻“文献之邦”的传承、传播与创新。
同时,西湖区发布了“阅西湖·观世界”阅读新业态,阅见西湖、西湖遇见敦煌、西溪•果麦书店、东坡的寂寞、华星西湖书房6大业态构成了西湖区“阅读第一区”建设的生动缩影,诠释着书香涵养城市生活美学的深刻变革。
“走读浙江”活动自2024年启航,已成为全省文旅深度融合的标志性品牌。以“阅读+沉浸式体验”引导公众深入探寻历史脉络、感知风物之美,有效激发了文化认同与旅游消费新活力。
本届活动在组织模式、内容挖掘与传播方式上持续创新,全省各地精心设计的40余主题走读线路,200余场沉浸式走读活动,串联起之江大地的山水人文,社会参与度与影响力显著提升,生动示范了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力推动了浙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场文化盛会,以其创新性与示范性,为“书香浙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浙江的精神气质,正在通过一场场“可感、可触、可游、可悟”的沉浸式体验,走进大众的心灵深处。(编辑:水莹臻 通讯员:韩禹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