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一座城,一场梦,一世情
更新时间:2025-10-27 14:50 浏览量:2
素壁无瑕,留白写意。踏入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现实的边界感悄然褪去,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世界则在眼前徐徐展开。十六扇造型各异的“中国门”次第开启,门后是一座虚实交织的戏剧王国。
“经过八年精心打磨,我们最终以108座情景园林及21场总时长超过800分钟的沉浸式演出,完成了对《红楼梦》的一次全新解读。”“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项目品牌经理方圆介绍。这座由知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戏剧幻城,打破了传统观演模式,让观众既是旁观者,也是剧中人。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游客在挑选文创产品。孙晶晶 摄
以梦为镜,照见众生
“我们不是在复刻《红楼梦》,而是在创造一个多维世界。”王潮歌说,“每个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象征,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他人的故事,看见自己的内心。”
这一创作理念贯穿始终。空间设计既现代又古典,观众在行进中观剧,在沉浸中体验,实现与经典文学的当代对话。在剧目的内容布局上,既有“有还无”“读者”等剧场对原著经典场面的写意重现,也有“张迎春”“第三十五中学”等剧场实景演绎不同年代读者的命运故事,共同构建了一个让观众在红楼世界与现实时空之间自由穿梭的梦境。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的《第三十五中学》剧场演出现场。孙晶晶 摄
入梦之人,共情共鸣
“这是我第二次来了!”9岁的北京小朋友范伊坤难掩兴奋。“看《第三十五中学》时,爸爸一直在旁边给我讲他以前上学的故事,每个班里都有像胡志国那样调皮的学生,可有意思了。”像她一样,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情感的落脚点。周末的园区里,随处可见全家出游的身影。
来自浙江的周先生退休后约上几位好友,一路自驾北上,边走边玩。在看完《读者》剧场的演出后,他感慨良多:“这个剧场不是让人坐着看戏,而是引导你走动、参与,真正走进人物的命运中。那些场景太真实了,仿佛眼睁睁看着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书中人物在你面前展开他们的人生轨迹……”他回味着说道,“走出剧场时,仿佛不是看完了一场演出,而是读完了厚厚的一本人生之书。”
除了身临其境的戏剧演出,园区内的毕业季大食堂、刘姥姥包子铺、金陵面馆等主题餐饮空间,进一步延展了这场文化体验的维度。从观剧到用餐,沉浸式动线设计让经典文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本,而是可触可感的当下生活。
在这一沉浸体系中,文创产品同样成为连接观众与戏剧情感的重要载体。“我们推出了许多以‘红椅子’为元素的文创衍生品,”品牌经理方圆介绍。这一设计贯穿整个园区:随处可见的红色椅子,不仅是游客打卡的景观,更是贯穿戏剧情境的视觉符号。它巧妙地将观众纳入演出氛围,让每个人既是观演者,也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游客在情境空间中拍照。孙晶晶 摄
一梦兴城,文旅新篇
“项目正在推动廊坊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廊坊市文化和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鹏飞表示,运营以来,幻城已吸引大量京津冀乃至全国游客,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消费,形成了以戏剧幻城为核心的消费生态圈。
未来,廊坊将以“只有红楼梦”为引领,拓展文创开发、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京津冀“文化会客厅”,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目的地。
一梦入红楼,众生见自己。这座戏剧幻城不仅让经典照进现实,更在京津冀腹地绘就了文旅融合的新图景,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生动的“廊坊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