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威胁100%关税,美股创半年最大跌幅,48小时戏剧反转!
更新时间:2025-10-15 20:10 浏览量:1
2025年10月,全球资本市场再度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
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宣布,考虑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
此言一出,原本风平浪静的美股市场瞬间风云变色。
道指暴跌1.9%,标普500重挫2.71%,纳斯达克跌幅更高达3.56%。
科技股成为重灾区,AMD、高通等公司股价下跌超过7%,英伟达跌近5%。
这场单日暴跌创下了自当年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然而,就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剧情却在48小时内发生了戏剧性反转。
10月13日,特朗普在同一平台发表安抚性言论,声称“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并强调美国“不是想伤害中国,而是在帮助中国”。
市场应声反弹,美股期货全线上涨,加密货币也随之回升,比特币涨了2%以上,以太坊更是飙升超过7%。
一场看似一触即发的贸易战,在特朗普的“变脸艺术”下,暂时缓和。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看似突发,实则时机拿捏精准。
回顾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博弈,4月初特朗普曾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全球多国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恐慌。
但随后在5月的日内瓦会谈后,中美双方同意取消大部分新加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威胁加征关税的时间点选择极为精妙。
他选在10月10日发声,而此时美国零售商为应对年底销售旺季的备货工作已基本完成。
这意味着关税威胁对美国节日供应的影响将降至最低。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已是2025年内特朗普第二次使用类似的“危机-缓和”策略。
4月的关税风波同样以市场暴跌开始,以特朗普的“买入大好时机”呼吁告终,其持股53%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股价在当日暴涨22.67%。
这种模式已超越了普通的政策摇摆,更像是一种排演好的市场操纵。
曾在白宫担任伦理道德事务律师的理查德·佩恩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喜欢这个,操控市场,看到这条帖子并且买入的人都发财了”。
特朗普已将行政权力转化为影响市场的有效工具。
美国总统的独特地位,使其任何关于政策的表态都会引发市场剧烈反应。
特朗普深谙此道,将社交媒体账号打造成了一个“政策风向标”,通过释放不同信号引导市场走向。
这种操作的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权力杠杆从市场波动中获利。
通过先制造恐慌引发市场下跌,关联方便可低位买入;随后释放利好推动市场反弹,再高位抛售获利。
这种操作手法不仅限于对华贸易。
今年以来,美国已与欧盟、墨西哥、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分别达成了不同的关税协议。
在稳定这些市场后,便集中火力对中国发起新一轮贸易攻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自身在世贸组织的表现也十分堪看。
数据显示,美国在世贸组织的被告席上已败诉90%的案件。
但它不仅不执行裁决,反而通过阻挠法官任命导致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停摆,使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
这种“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彻底暴露了美国作为“伪规则守护者”的真面目。
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中国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反制策略。
在特朗普发出关税威胁后,中国并没有被动应对,而是精准打击了美国的痛点。
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了美国经济的软肋。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到战斗机及AI产业,都离不开稀土。
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控制着全球70%的开采、90%的分离加工以及93%的磁体制造。
美国创新基金会的前白宫顾问直言,如果严格执行这些管制,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这一判断绝非危言耸听,因为稀土供应中断将直接影响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
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限于稀土领域。
针对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歧视性港口费的行为,中国也对美国的相关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
这种对等反制展现了中国“不愿打但不怕打”的坚定立场。
商务部在回应稀土管制问题时,明确表示这是“依法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并非禁止出口,合规申请都会批准”。
这一表态既展现了坚定立场,又为谈判留有余地,体现了成熟的外交智慧。
贸易战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既伤害对方,也反噬自身。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已经证明,对华加征关税的成本几乎100%转嫁给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
到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仍高达1.2万亿美元,连续4年超过万亿规模。
据欧盟商会调查,约三分之一受访企业家将中美经贸摩擦列为其最大担忧。
这种不确定性大幅增加企业决策难度,直接抑制业务增长动力。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引发市场恐慌,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美贸易局势恶化的深切担忧。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若真的将对华关税提高到130%以上,两国贸易几乎会停滞,之前的磋商成果也将付诸东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对中国多个行业实施打压,但其自身90%以上的稀土加工仍依赖中国,88%的稀土供应链有中国企业参与。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全面脱钩变得不切实际。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10月14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关税战、贸易战打不得,不会有赢家。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关税战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处分歧的唯一出路。”
特朗普的“变脸艺术”背后,是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的集中体现。
从芯片禁运到船舶重税,从稀土争夺到软件管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霸凌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然而,这套建立在霸权逻辑上的贸易策略正日益显现其局限性。
随着中国反制手段的日益成熟和精准,美国每一次的贸易挑衅都会付出沉重代价。
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贸易战没有赢家。
当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成为全球市场的波动源头,当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市场最大的风险,受损的不仅是中美经济,更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前景。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中国展现了既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定力,坚持“不愿打,但不怕打”的原则。
而美国,是继续走“老路死路”,还是回归理性,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