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2》小卖部的获胜难道坐实节目组就爱“抽象扯淡”?
更新时间:2025-10-13 22:48 浏览量:2
第三期八仙子团队的《棒棒小卖部》居然获得不少好评,甚至被拿来与他们的封神之作《技能五子棋》相提并论,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明明是一个哗众取宠、缺乏内涵的抽象作品,怎么就被捧上了天?
说起来喜剧追求创新和突破是好事,谁都不希望作品千篇一律,总是教育人、煽情那老一套。sketch 本来就应该和小品区分开来,不要总是煽情结尾。
可说的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棒棒小卖部》倒是避免了煽情问题,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故事逻辑和情感内核,纯粹为了怪而怪。相信看过这个作品的观众都会一脸困惑:这到底在演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新喜剧”吗?
这就相当于放弃了喜剧最根本的叙事功能,转而追求表面上的荒诞离奇,不需要故事逻辑,只需要一堆无厘头的肢体动作和莫名其妙的口号。但这种所谓的“创新”真的好笑吗?不信?
咱们来看看这个作品的具体内容:将钢笔当作饮品、用笔尖提神,这些毫无逻辑的桥段,是想干啥?
正常的喜剧作品应该有基本的故事逻辑和情感内核,哪怕是《课间十分钟》这样的青春题材,也有懵懂爱情的主线支撑;哪怕是《旧矿工故事》,也有华工苦难历史的背景铺垫。
而《棒棒小卖部》呢?完全是一堆碎片的堆砌,没有任何故事性可言!张兴朝和李嘉诚两个人的表演固然投入,肢体语言也丰富,但这种“抽风”式的表演每一秒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剧情,让人完全无法投入。
这也导致作品的观赏体验非常疲惫,就像被强行灌入一堆无意义的符号和动作。比如说“你是穷光蛋吗”“我要杀了你”这样的台词,除了莫名其妙之外,还有什么喜剧价值?
就连后期制作都不得不靠特效字幕来强行制造笑点,这本身就说明了作品本身的薄弱!
其次是这个作品的受众问题,显然它只能迎合特定群体的口味。有些人评价说“生活已经这么多酸甜苦涩了,就让我们都疯起来吧”,所以喜欢这种无脑快乐的作品。
但喜剧不应该只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小众趣味,更不能以“抽象”“无厘头”为借口放弃普遍可理解性。比如说“技能五子棋”虽然也很创新,但至少有一个清晰的游戏设定和竞争关系,观众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逻辑。
当然这次《棒棒小卖部》的拥护者可不止普通观众,甚至很多搞喜剧的也对其大加赞赏,说什么“展现了喜剧创作的多种可能性”,完全忽略了作品的实际质量。
就比如说那个“棒棒小卖部之歌”,听起来就像是为了洗脑而洗脑,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可言。其他作品再好再差,至少能让观众看懂在讲什么,你这个作品除了主创自己,谁能真正理解?
张兴朝和李嘉诚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明显是在重复自己的“成功模式”。这个作品与之前的《技能五子棋》一脉相承,都是依靠怪诞行为和无逻辑设定来制造“笑点”,但这次明显力度过猛,变成了纯粹的装疯卖傻。
说到底《棒棒小卖部》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喜剧作品,而是一场行为艺术展示,行为艺术哪还管什么喜剧结构的,闹腾就一定要拍。恰好几个喜欢这种风格的人,手里却握着决定作品评价的话语权,这本身就很可笑。
说到这儿,不知道你是否和小陶一样开始怀念第一季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了!怀念那些既有创新又不失喜剧本质的作品!《棒棒小卖部》这种抽象怪诞的路线,纯属浪费观众时间,还不如去看真正的小品至少还能获得一些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