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届金鸡奖来了,看完提名名单!我要说:内娱影坛要完了!
更新时间:2025-09-27 22:28 浏览量:1
正文
金鸡奖把“未上映”写进提名表那一刻,观众手里的票根直接变成废纸。
《酱园弄》剧组连路演都没开始,章子怡名字已经提前出局;同一部没露脸的《阳光俱乐部》却把黄晓明送进影帝候选。
规则写着“有龙标就能报名”,可龙标不印票房数字,也不印观众笑声,印的是公章。
公章在谁手里,谁就能决定一张表格的生死。
段奥娟从舞台选秀跨进电影圈,第一部片子还没被观众检验,已经站在影后跑道。
歌手转演员不是原罪,罪在跑道只对她一个人开放绿灯。
业内人士甩出一句“资本递条子”,话难听,数据却替它站台:她的片子出品方与金鸡评委名单重叠三家。
喜剧继续坐冷板凳。
《抓娃娃》暑期拿下三十亿,提名表零蛋。
金鸡不是讨厌笑,是怕笑出声后盖过领奖台的掌声。
过去十年,只有《你好,李焕英》让评委不得不给女主,因为票房高到遮不住。
其余年份,他们把喜剧划进“不严肃”区,哪怕观众在影院里笑得前仰后合,也算不上“艺术”。
评委名单公布后,院线经理集体沉默。
二十三个名字里,零个来自售票系统,零个来自放映一线。
他们每天面对退票、满座、黄金场空座,却连投票权都没有。
评委们一年看片量可能赶不上一个普通影迷,却掌握生杀大权。
观众口味被精准排除,留下的只有“学术”与“主旋律”两个安全筐,谁跳进去谁拿奖。
青年演员提名越来越像批量镀金。
易烊千玺、刘昊然、王俊凯轮番上榜,粉丝欢呼,片方股价抬头。
可名单里找不到一个靠低成本黑马杀出的新脸。
评委需要流量点亮电视转播,流量需要奖杯抬高片酬,双方一拍即合,留下真正的小成本在门外排队。
最危险的是“冲奖策略”正在替代“拍好电影”。
有制片人在饭局上直接放话:“先拿龙标,再做公关,上映可以慢慢来。” 一部影片从诞生就被切成两条线:一条给市场,一条给评委。
市场线可以赔钱,评委线必须赚奖。
赔的钱从补,赚的奖从观众身上割。
观众以为买票是投票,其实票根连废纸都不如。
香港金像奖把选票寄给上千名一线电影工勤,金马奖让记者、摄影、录音都参与投票,金鸡把圈子缩到最小,却想把影响力扩到最大。
结果五年里,金像、金马话题阅读量稳在千万级,金鸡冲到五亿,五亿里九成在骂。
骂声也是流量,评委们闭眼装睡,醒来照样走红毯。
结尾
奖到底该听公章还是听掌声,明年你还继续陪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