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喜剧演员”贾玲,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更新时间:2025-09-29 13:42 浏览量:1
还记得那个在春晚舞台上,笑起来俩酒窝、自带喜感的贾玲吗? 当年她可是综艺节目的“香饽饽”,有她在就不怕冷场,堪称快乐制造机。她的成功,像极了岳云鹏的剧本——草根逆袭,全靠贵人一手托起。她的贵人,就是恩师冯巩。
冯老爷子当年为了捧红这个女徒弟,可是煞费苦心,走穴演出都带着,听说贾玲在北京穷得揭不开锅,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帮她渡过难关,简直是当亲闺女一样在捧。
本以为得了这般“倾囊相授”,贾玲会一路长红,成为喜剧界的常青树。可不知道你发现没,晚会、热门综艺里,她出现的频率断崖式下跌。
曾经各大卫视争抢的“收视密码”,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01
路线跑偏?
在不少老粉看来,贾玲的“人设崩塌”,始于她铁了心要当导演。
当喜剧演员时的贾玲,是多接地气一角色啊!被调侃身材也不生气,情商高会接梗,浑身散发着一种“自己人”的亲切感。
可自从当上导演,特别是《你好,李焕英》爆火之后,她好像就变了。 露面少了,发言也谨慎了,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变成了若有若无的“高冷范儿”。不少观众心里直嘀咕:这是成名了,就忘了喜剧的老本行?
尽管质疑声像弹幕一样飞来,贾玲却像上了发条,在导演的路上一路狂奔。
今年8月,她的新作《转念花开》又杀青了,看似喜讯,可评论区却翻了车:“怎么又是导演?”“还能有李焕英那味吗?”为啥大家对她当导演这么抵触?问题可能出在了她的“封神之作”——《热辣滚烫》上。
当初《热辣滚烫》宣传时,贾玲把悬念拉满,号称这是她的“重生之作”,吊足了大家胃口。结果观众兴冲冲走进电影院,发现所谓的“重生”,核心就是——她瘦了100斤!
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易胖体质的人,在短时间内瘦成一道闪电,这意志力,这付出,绝对非一般人能及。 但电影的核心难道是减肥纪录片吗?
影片上映后,几乎所有的话题和热搜,都围着“贾玲瘦了”打转。
有观众直接开怼:“电影的名场面我一个没记住,就记住她瘦了。”“她瘦了是很励志,但跟我有什么关系?为啥要按头让我共情?”
从《你好,李焕英》的真情实感,到《热辣滚烫》的“减肥风云”,贾玲的导演之路,口碑就像坐过山车。大家喜欢的,是那个能带给我们纯粹快乐的喜剧演员贾玲,而不是一个把个人蜕变当成核心卖点的“导演贾玲”。
02
闯荡高奢圈?
成为导演后,贾玲不仅作品风格变了,连商业代言也来了个360度大转身。
她开始代言Prada这类一线高奢品牌。消息一出,网友们都懵了:贾玲?Prada?这画风也太不搭了吧! 难道瘦身成功,就等于拿到了时尚圈的入场券?这波操作,让很多看着她相声小品长大的老观众直呼“不适应”。
粉丝们苦口婆心地劝:“玲姐,回来吧!还是喜剧圈适合你!”但贾玲显然心意已决。为啥这么固执?有圈内大佬点破了关键:喜剧和高端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互斥”的。
你想啊,一个顶级的喜剧演员,往往需要“扮丑”、自嘲、放下所有形象包袱去逗乐观众。但高奢品牌要的是什么?是格调,是距离感,是高级。贾玲如果想维持身上的高奢代言,就必须维护好现在这份“瘦身成功”后的全新、偏严肃的形象,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毫无包袱”的喜剧状态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03
忘恩负义?
那么问题来了:冯巩当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她领进喜剧的门,如今她却“弃喜剧而去”,这算不算一种“背叛”?
还真不是。贾玲对冯巩的恩情,一直记在心里。今年冯巩过生日,事业忙上天的贾玲专门请假,亲自赶到师傅身边为他庆生。这个举动说明:她或许选择了不同的路,但从未忘记引路的人。
而冯巩作为前辈,其实也看得通透。他明白,时代变了,徒弟也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艺术追求。
结语:
所以,贾玲从“喜剧顶流”到“争议导演”的转型,到底是对是错?
或许对她而言,这或许是一次破茧成蝶,主动撕掉标签,去追寻更广阔天地的勇敢尝试。
但对观众而言,我们或许只是有点怀念,怀念那个在舞台上没心没肺大笑、能让我们瞬间忘记所有烦恼的胖姑娘。
曾经的“喜剧女王”选择了转身,而我们还停留在原地,怀念着那份最初的快乐。 你觉得,贾玲的这次转型,是成功还是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