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办一个喜剧节
更新时间:2025-09-24 11:44 浏览量:1
刘少华
“第一次觉得老乡这么应景,夏雨一来,真的下雨!”舞台上,山东青岛籍艺人黄渤对老乡夏雨的调侃,引起了观众一阵欢笑。
9月19日,初秋细雨中,第二届(2025年)里院喜剧节在有百年历史的青岛里院正式开幕。在这里,红瓦绿树的老城风景与象征欢乐的吉祥物“喜橘”相遇,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与喜剧艺术的活力碰撞。
这“一街好戏”,将持续十天。
倾力推出“一街好戏”
里院是青岛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脉。本届喜剧节充分结合里院建筑特色,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演体验。
9月19日傍晚,里院街区进入“欢乐时间”:百余位身着特色服饰的“喜橘人”沿街巷开展巡游,带来活力十足的团舞表演;国内首创蒸汽朋克风巡游在街头上演;歌手龚琳娜献唱《歌行四方》,高亢悠扬的歌声响彻海边。
今年的“一街好戏”格外热闹。德云社、开心麻花、单立人喜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等26个团队带来总计71场演出;首次实现脱口秀、相声、默剧、即兴喜剧、漫才、皮影戏、快书、双簧等几乎所有主流喜剧、新兴喜剧和传统非遗形式同台演出。
本届喜剧节还同步设置了喜剧嘉年华、喜剧工作坊、音乐派对等多项活动,以喜剧为纽带,为青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我们希望能够满足不同的观众,当然需要各种类型的喜剧都能参与进来。”黄渤介绍,今年的喜剧盲盒和街头巷尾的喜剧有800多场,观众可以密集观看各式各样的演出。
“只要能让老百姓开心就好”
9月20日,里院喜剧节开幕活动“里院共话”,在青岛中国电影院举行,嘉宾们围绕“中国喜剧百年”“喜剧表现形式的演变”等话题进行探讨。
活动开场放映了片长23分钟的《劳工之爱情》,据了解,该片是中国现存最早尚可观看的电影。巧的是,中国电影院作为中国人在青岛创办的首家电影院,创办人正是该片导演张石川。时隔百年,这部电影回到了导演创办的影院公映。
看完之后,陈佩斯认为:“我们(喜剧)前面其实是有里程碑的,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欣慰的事。”宁浩从导演角度评价:“在那时候,已经奠定了今天喜剧的基础。”黄渤则感慨:“一百年前我们为了欢笑作出过这么大的努力。”
从历史到今天,对于喜剧,大家都有话要说。
“中国观众对于喜剧的需求量很大。”著名主持人倪萍说,“我喜欢喜剧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它真的让你内心产生‘很扎心’的欢乐,他们有从苦中表达出幸福快乐的能力。”
今年夏天,电影《戏台》在暑期档深受好评。作为编剧、导演,陈佩斯在感谢各方对《戏台》的高度关注后说:“喜剧的形式在变化,默片时代靠故事、肢体、表情,有声电影之后靠语言加故事,但仍然要有好的故事。”
“只要能让老百姓开心就好。”陈佩斯说。
让喜剧回到街头巷尾
本届里院喜剧节由黄渤、黄晓明、黄子韬、范丞丞等四位青岛籍艺人联合发起。而作为里院喜剧节的举办地,青岛有着独特的喜剧文化。
“青岛人就连见面夸你都是损着夸。”作为青岛人,倪萍对此感触很深,她觉得,青岛人的幽默背后,是温暖、善良的地方文化。她回想小时候的里院,总是充满着生活气息。正是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诞生了无处不在的幽默文化。
回到街头巷尾,正是里院喜剧节的一个特色。这次喜剧节,许多剧目就在街头表演,像老北京的天桥那样,以喜剧最早的样子,跟观众特别近距离地交流。
“我们希望给青岛留下一些我们自己的文化记号,希望青岛不仅仅是一个海洋之都、啤酒之城,是一个电影之都,更是一个欢乐的喜剧之城。”黄渤说。
“喜剧节的成长一定跟老百姓的喜爱、接受是分不开的,希望我们不断尝试,把一些经验总结下来,能够办得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来越接近观众的需求和喜爱。”黄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