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剧演员组足球队:1985年米兰如何用即兴表演抵抗时代焦虑
更新时间:2025-09-24 01:43 浏览量:1
1985年夏天,意大利演员保罗·罗西在家扒拉书架时,一本特雷弗·格里菲斯的《喜剧演员》啪嗒砸脑门上,这哥们转头就找导演加布里埃莱·萨尔瓦托雷斯:“哥,你看这六个倒霉蛋喜剧演员的故事,咱组个团呗?”
萨尔瓦托雷斯一拍大腿就应了,找演员时跟拼拼图似的:安东尼奥·卡塔尼亚是戏剧学校老同学,雷纳托·萨尔蒂在精灵剧院搭过戏,轮到找那不勒斯演员时,西尔维奥·奥兰多来了,头回进米兰公寓问电梯多少钱,因为老家那不勒斯的电梯得投币。导演他妈看这哥们实在,天天喊来家里吃炸披萨,他后来干脆在排练室打地铺,活活让团队“收养”了。
更绝的是他们组了个足球队,起名“喜剧演员”,还穿着队服去兰布罗公园踢比赛。有次赛前更衣室闷得要死,保罗·罗西突然冒句:“淋浴是赛前还是赛后啊?”全队笑到打鸣。踢完球再组个乐队,演出前先弹唱暖场,压根不像戏剧团,倒像摇滚乐队搞跨界。
说实话,这剧首演时连剧本都没定稿,剧名还是《喜剧演员训练》。萨尔瓦托雷斯自己先扮考官站台上,带着演员们现场即兴发挥,英国剧本里的角色全被他们揉成了意大利街头货:詹尼·帕拉迪诺演校工,保罗·罗西扮铁路搬运工,每个角色都跟街坊邻居似的接地气。
这戏火起来的节点特微妙,正好卡在贝卢斯科尼刚杀进政坛那会儿,当时意大利私营电视台疯长,满屏都是追着曝光跑的人。萨尔瓦托雷斯瞅着不对味:“以前大家还讲公民责任,现在全钻钱眼里了。”
戏里六个喜剧演员挣扎的事,跟当时社会简直镜像:到底是坚持用喜剧挑刺现实,还是撒点廉价笑话换掌声?就像那时候米兰街头,一边是电影里晃荡的雅皮士,另一边是剧里演的阳台连廊老社区,那才是真正扎堆唠嗑、搞另类文化的地方。
导演后来感慨:“那时候我们还懂‘文化游击战’,现在连精灵剧院的老观众都快撑不住了。”现在回看,剧里那句“别管我们,让我们消失”,简直预言了后来的社会:人人埋头奔个人成功,谁还管什么共同梦想?
更有意思的是,贝卢斯科尼特怕人拿他开涮,当年右翼老喊“左派搞文化霸权”,导演听了直乐:“明明是贝卢斯科尼靠电视台垄断了话语权,现在连喜剧演员说句真话都跟犯事儿似的。”这情况放现在也没好哪儿去,美国吉米·金梅尔这些脱口秀演员,挨的骂比记者还狠,政客倒把讲笑话的活儿全揽了。
疫情期间萨尔瓦托雷斯把《喜剧演员》改成电影,结果发现没舞台版那味儿了。舞台上大家插科打诨全是意大利市井的热乎气,电影里却严肃得像篇政治论文,看来这喜剧还真得扎根本土才够劲儿。
现在导演琢磨着搞部电视剧,主角全换成女喜剧演员,他列了串名字:安吉拉·菲诺基亚罗、帕奥拉·科特莱西,还有《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那种飒爽劲儿的。其实早年间雷纳托·萨尔蒂就排过全女性版《喜剧演员》,现在不过是把四十年前的接力棒正式交到女性手里。
但导演也犯愁:“现在还有没有共同梦想这回事,”以前剧里六个哥们能为了喜剧拼到底,现在人人顾着生存。就像他说的,意识形态不是坏词,至少说明心里还有点念想,现在念想没了,只剩各顾各的慌。
话说回来,剧里那个没被太多人记住的校工演员吉安尼·帕拉迪诺,其实才是宝藏。他演的角色像个天使,温柔得悄没声息,可惜走得太早。跟他一样的还有雷纳托·萨尔蒂,宁愿搞合作社剧院也不追主流,这种拧巴劲儿,倒成了剧外最真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