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从打工人到喜剧冠军,翟佳宁到底凭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16 17:46 浏览量:1
文I不可史意
编辑I不可史意
一个把"不开心才是常态"挂在嘴边的脱口秀演员,却成了制造快乐的冠军——这是2025年中国脱口秀舞台上最有趣的反差。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深刻与批判时,翟佳宁凭什么用他口中的"简单真相"征服了观众?
2025年9月13日,《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总决赛现场,当主持人宣布翟佳宁获胜的那一刻,这位在脱口秀行业摸爬滚打五年的演员反而愣住了。
"我自己都蒙圈了",他后来回忆道,"没期待啊!"
从第一轮投票的193票到第二轮的180票,翟佳宁以7票的微弱优势战胜了新晋脱口秀红人嘻哈。这场胜利来得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他在半决赛中关于"内耗"和"焦虑"的段子,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共鸣。
编剧东东枪对他有一番精准评价:"翟佳宁的表演像一门喜剧的大炮,把很多文质彬彬的东西全给轰碎了,他的粗粝、蛮横是很多人期待喜剧该有的酣畅淋漓之气。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位如今站在聚光灯下的冠军,五年前还只是一个在杭州普通上班的打工人。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偶然接触脱口秀的新手,成长为今天的"草根逗笑机器"的?
2020年,翟佳宁来杭州出差,偶遇初中同学。对方说了一句"咱能讲脱口秀",年底就给他发微信说找到杭州的场子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随意的邀请,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第一次上台的情景,翟佳宁至今记忆犹新。"上台前五分钟我还手心冒汗呢。"他低着头不敢看观众,晃着身子硬撑完了整场。冷场?那是家常便饭。
其他演员告诉我,鼓掌挺难,能给观众讲得鼓掌,证明这段子肯定能留下。"这个小小的肯定,成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没有拜师,没有系统学习技巧,全凭感觉和不断试错。
从兼职到全职的转变,翟佳宁形容是"环境推着走"。当全国各地的俱乐部都邀请他去演专场时,每周五都得请假成了常态。
"你能一个月跟公司请4次假吗?"既然讲脱口秀能养活自己,又是热爱的事,选择似乎变得简单了。
2022年国庆,他正式开始全职脱口秀生涯。最忙的时候,国庆七天换三个城市,半个月跑四五个地方。"累得跟狗似的,但乐在其中。"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讲笑话"的工作,能让一个人如此投入?答案或许就藏在翟佳宁独特的喜剧理念里。
"我平时看啥都带点'不顺眼'的劲儿,早习惯了。"翟佳宁坦言。杨天真在节目里评价他的创作需要"愤怒",但他反问:"谁能一直生气啊?那不得气出病来?"
这种"不顺眼"更像是一种职业敏感。二十年前教的那套,放现在根本不顶用。新鲜事儿天天冲撞着人们的三观,怎能没点想法?
他的生活极不规律。"要问我典型的一天是啥样?那可真是'没有典型'四个字就能概括的。"在杭州时可能早起锻炼,换个城市就得跟着主办方节奏走。
对于自己吐槽的"内耗",翟佳宁有独特的理解:"跟上班那些破事儿、高考失利、长辈离世比起来,内耗压根儿不算啥,你不也走过来了?
"脱口秀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的艺术,哪能听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他的目标明确而实际:每年进决赛,当最头部那一撮人里的一员。
这种心态,或许正是他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但随着名气增大,他会不会变得圆滑?
名气大了,关注多了,翟佳宁确实有担忧:"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也适当妥协,最后自洽。我不能变成说句话都得别人点头的主儿——那不成提线木偶了?"
对于想入行的新人,他的建议很实在:"你幽默,能逗笑观众,就来试试。失败了也别气馁,台上说话就算没人笑,对你自己也是种情绪抒发。"
如果能给2022年刚开始全职的自己发消息,翟佳宁会说:"哥们,坚持住,你没选错!"这句话里,有对过去选择的肯定,也有对现在状态的满意。
谈到脱口秀的社会责任,他的回答依然简单:"不就是逗笑观众吗?"在他看来,核心竞争力就是天赋加努力。
观察生活,坚持写,坚持讲,早晚能熬出头。最近他还在演话剧,为的就是提升表演能力。
"甭管未来咋样,我就图个真实,图个乐呵。你们听了笑,我活着踏实,这就够了。"
或许,这就是翟佳宁的"简单真相"——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承认生活的不完美,然后继续向前走。正如他说的,生活永远在继续,而笑声永远有新的可能。
当一个人能够坦然面对"不开心才是常态"这个事实,反而获得了制造快乐的能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统一,恰恰是当代中国脱口秀最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