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看电影是找乐子
更新时间:2025-09-05 15:06 浏览量:2
很多喜剧片大行其道,甚至演喜剧的主角赚钱非常多,以至于人们把他们称为“喜剧天王”。很多纯粹的艺术片却不赚钱,导演要按照电影拍摄的规律来拍摄,展现纯粹电影艺术,却没有多少观众喜欢看。很多观众看电影都是在找乐子,是为了调节情绪,就像看相声、看小品演出,只是找乐子,并不会欣赏什么所谓的电影艺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电影还没有走向市场,由国家投资来拍摄,不但题材单一,而且内容也不丰富。当电影完全走向市场之后,一些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开始搞各种运作,不但有投资拍摄的资本,而且有市场上运作的资本,有院线和广告宣发方面运作的资本,有网络播出方面运作的资本,还有销售平台运作的资本等等,甚至有的资本可以搞粉丝经济,收割粉丝的“韭菜”,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在资本的运作下,城市化进程完成了,很多人进入城市,电影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外国电影进入内地以后,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大大影响了内地电影。内地的很多导演只要拉来赞助,有人投资就可以立刻拍摄,不管是找著名的演员来演,还是找普通的小演员来演,大多都奔着喜剧的题材去,即便要拍摄一个悲剧,也仍然要有一些逗笑的片段,不然就不能吸引观众。似乎观众都有一些娱乐精神,进电影院就是找乐子,不是接受教育去了,也不是哭去了。他们更喜欢到电影院看看轻松的喜剧,在轻松中笑一笑,哪怕有笑出来的眼泪,也觉得没白花钱。很多搞喜剧的人认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很多观众在笑的同时,似乎感受到小人物的心酸,感受到眼泪背后的悲哀。并不是观众本来就浅薄,而是电影训练了一批浅薄的观众。他们只会欣赏喜剧,甚至喜剧也不能欣赏,只是为了找乐子,当然也就对电影艺术发展没什么帮助了。
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后,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了,一刻也不得闲,即便睡觉也要卡着时间,不然迟到了就会被扣工资,甚至有丢失工作的危险。他们休闲的时候可以去旅游,可以去看电影,都是在找乐子,在散心,而不是聚在一起讲悲哀的话题,也不是非得看感情沉重的电影。一些电影展现悲剧,艺术水平很高,无论从编剧角度来看故事情节,还是从导演角度来看光影渲染,亦或是从演员角度来看表演功力,都有很高的水平,但就是没多少观众。因为观众不喜欢看感情沉重的题材,喜欢看欢乐的题材,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只有欢乐,还有很多感情沉重的内容。电影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倘若只是反映生活中快乐的事,甚至是编剧胡编乱造的所谓喜剧,就大大脱离现实生活,只是逗人乐,却没有什么意义在里面,当然也就失去了灵魂。电影不怕观众找乐子,怕的是没人进电影院。短视频火爆以后,很多人宁可刷短视频,也不进电影院看电影,因为他们看电影的目的是找乐子,而且要看一个多小时,本身就坐不住。而短视频恰恰相反,只是在三两分钟之内就可以逗笑观众,而且笑点密集集中。倘若观众在电影中获得的感受同样在短视频中获得了,那么观众还有必要看电影吗?
这就是找乐子的浅薄之处,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短视频,都能找乐子,而看电影需要花钱,看短视频不需要花钱,而且短视频时间很短,符合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那么观众还到电影院去找乐子吗?在这样一个浮躁和喧嚣的时代,很多观众变得浅薄起来,并非他们本身浅薄,而是被资本训练成了浅薄的人。电影要想拢住观众,就要回归艺术本质,要拍出真正值得推敲的电影,值得赞扬的电影,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要反复打磨剧情,不能让投资方干涉拍摄,也不能让演员肆意拿大牌,不能让演员随随便便就不演了。倘若每个导演都认真拍戏,并不是说完全秉承商业元素,可以加入一些惊险刺激的情节,可以加入一些逗笑的情节,培养观众欣赏电影艺术的习惯,就可以获得稳定的观众数量。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应该有所收敛,不能用短视频反复刺激人们的神经,更不能用投其所好式的数据计算,只给人们推送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短视频。网络短视频产生了用户粘性,那么很多人将会投入短视频的怀抱,而不再看电影了,哪怕电影是个喜剧,也没几个人喜欢看了。那么电影就不能产生用户粘性吗?
当然可以产生,无论投资方还是拍摄的导演,都可以捧红一些演员,让这些演员当流量明星。他们会拥有众多的粉丝,搞粉丝经济,只要他们拍戏,他们的粉丝就会疯狂追戏,不但自己买票观看,而且会给亲戚朋友买票观看,甚至有的粉丝看五六遍,贡献了票房价值。有的导演本身就是明星,借助流量效应,每拍一部电影,都会大赚特赚。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导演,拍了喜剧片之后赚了钱,就可以接着拍第二部、第三部,一直拍下去。虽然剧情漏洞百出,艺术层面乏善可陈,但就是能逗观众乐,而且引入了很多流量明星,赚很多钱,却并不是真正体现电影艺术的电影,也不能在国际上获奖,只是逗观众乐,就像马戏团杂耍的小丑一样,能逗乐观众的就是好汉,被市场认可,却没有多少艺术水平。电影不是杂耍,也不是逗观众乐的小丑,而是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需要导演毕生追求,也需要有资本进入。但导演完全顾及资本,完全用电影来赚钱,就要从了流俗,符合人们的心愿,拍成喜剧片,而且隔几分钟就要弄一个笑点,还要让带笑人带着观众笑,当然演员方面要找喜剧明星,起码可以保证票房收入。如此运作下去,电影就真的成了乐子,也成了笑话,而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当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还不如刷短视频来得方便,笑点更密集,也更实惠。
当很多观众看电影都是找乐子的时候,电影制作方就应该反思,应该拍出能够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起码应该挖掘生活,带着人们探寻事物的真相,探寻人性的秘密。不然电影完全适应了商业化运作,只是适应了观众找乐子的需求,却很可能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