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喜剧之王单口季2》,个性演员遍地走

更新时间:2025-08-30 23:52  浏览量:1

搞笑收获观众,表达招揽同伴。

文|爱捞

编|园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今年的脱口秀,你会用什么?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会用“活力”这个词,每位脱口秀演员似乎都在用各自的方式阐释对世界的看法,不被定义、勇于做自己,嘻哈比付航还要能量充足,小北霸占热搜评论区,房主任上演高龄出走的决心,每个人都在调动自己的最佳精神状态,高调也好,发疯也罢,都让观众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要搞笑,有搞笑;要表达,有表达;要个性,有个性;要不甘,有不甘……所有人都不装了,这或许就是我们喜欢脱口秀的原因,哪怕尖锐一点,哪怕沉重一点,至少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最real的一角,综艺叙事也因此变得更加有趣。

八月下旬,刺猬公社和《喜剧之王单口季2》(以下简称《喜单2》)中的四位选手聊了聊参加节目的感受,他们分别代表着年龄、个性、技巧和快乐,脱口秀演员们始终在思考、讨论的东西。

不得不感慨,脱口秀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变化的是,脱口秀越来越像“行活”,有许多出圈的方法可寻,有人寻找共鸣的切入点,有人寻找个性的标签,有人寻找科学的方法,也有人走一步看一步;不变的是,无论有着怎样的身份和经历,任何人都可以讲五分钟的脱口秀,以自己最想要的方式。

竞技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再来一次。

最年轻的力量

谢谢,北京大学二年级,《喜单2》舞台最年轻的选手之一,但他的脱口秀,却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一次参加线上节目,谢谢的目标不算高,先活过第一轮再说。他准备了线下效果最好的两个段子来比赛,一个是讲自己的高中经历,一个是讲生死的墓地段子。毫无意外,两个辨识度极高的内容,让谢谢在前两赛段总排名升至第五,他激动地在全网“炫耀”名次,不厌其烦。

在新人阶段,谢谢就意识到,只有写具备个人特色的内容,才会有意思。他清楚地知道衡水中学的体验属于“个人特色”范畴,但那段光与黑暗交织的记忆,总让他避之不及。

为了写更好的稿子,谢谢开始正视高中的一切,并试图看清那个时候的自己,“我就在想,这个东西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把之前潜意识里回避的东西创作成段子,然后去打磨它,让它变成笑料,心里就能够稍微轻松一点。”

对谢谢来说,经历是自己创作的主要灵感,而高中时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成为了一种“精神烙印”。

在他的刻板印象里,严苛的教育是走向心仪大学的必经之路,在从小接受的观念的push下,谢谢选择了衡中,于是,他开始经历魔鬼模式:老师喜欢通过树立权威的方式来“驯服”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通报批评的方式强化大家对成为好学生的向往,通过考试排名来推动学生对成绩的重视,这些看似是学生时代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东西,却在谢谢身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了大学,谢谢发现,身边的同学利用高中业余时间去了很多地方,读了很多课外书,反观自己,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年轻人,竟然对淘宝购物感到陌生,就连滴滴打车都需要从头学过。这些原本在高中就可以拥有的多元化成长经历,谢谢在大学时期,才开始一点一滴地摸索。

参加《喜单2》免不了要“比赛”,每逢票数揭晓前,谢谢总是不由自主地紧张,内心想要和其他选手一样松弛一些,但本能地对结果十分在意。“上位者崇拜”的心理也时不时蹦出,线下去俱乐部演出,看到主理人来看,他就会紧张,担心在主理人面前表现不好。

跳出高中时代,谢谢意识到,原来严苛的教育模式也会异化自身的一部分,他学着与异化的部分做对抗,把自己初步与生活周旋的感受,解构成自己的段子,希望对那段经历看得更开。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辨特质。

“高二高三,我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如果他们知道我能考上北大肯定会很开心,我就一直以这种心态为重要的动力去学习。”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那天,谢谢去外公外婆的坟前,把自己的通知书复印件烧给他们看,但站在坟前,他又想,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让自己重新选择一次,又会怎么选?

思考到最后,结果仍是不变的,“我也不可能选择去陪他们度过最后这段时间,而影响学习。死亡,就是一个难以避免的东西。”

日常生活总是避免去讨论生死,但谢谢想通过自己的方式直面这个问题,他想用滑稽地段子做具体的表达,引发一些思考:人总有一天会死,但在死亡到来之前要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更重要的?

段子写完,心里也就想清楚了。有时候,谢谢很羡慕其他选手的状态,陈述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小北平等创翻所有人,嘻哈超高能量地反抗所有不合理,但自己似乎还是象牙塔里的传统的好学生心态,“和他们相比,我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遥遥落后。”

谢谢第一次讲开放麦,是在校园里,据他回忆,效果不错。后来,他走出象牙塔第一次面对上班族们讲,场子又极其尴尬,仿佛被社会人士狠狠上了一课。

谢谢还在学着与各种“处境”和解,这些都只是一个少年与生活交手的开始,“去把这些东西变成笑话讲出来,就能够让我获得一些力量。”

最好斗的性格

登上《喜单2》的舞台,徐指导没想到的事情有很多。

比如讲爷爷的段子后,爷爷红了,互联网涨粉速度碾压自己;比如参加节目的小目标是走过四轮比赛,结果准备四个段子只讲了三个;再比如,参赛过程中决定临时转换风格写“困境”,企图唤醒观众的共鸣,没想到惨遭淘汰。

这些经历,和徐指导的段子一样心酸又好笑,透着窝囊废人设的气质。但他更愿意用“好斗”来形容自己,“我求胜欲极强,只要输了就难受。大到这种录制现场,小到某一场拼盘演出、在家用ps5 玩足球游戏,我输了都会难受很久。”对于徐指导来说,赢才能给自己更多安全感。

徐指导从小就喜欢看小品,然后模仿赵本山,他说话结巴,只有在讲笑话的时候意外地不结巴。2020年,考研期间为释放压力,徐指导去看了脱口秀演出,考研结束后,他决定登台讲开放麦,他跟自己说,试一下看看效果,成功就继续。他讲了喝酒和拼酒的小事,效果意外地好,自此走上脱口秀的道路。

他给自己起了“徐指导”的艺名。以前参加足球比赛的时候,徐指导一般充当跟裁判吵架的角色,然后劝队友假摔,偶尔“小坏”劝受伤的队友多躺一会儿,虽然不跟别人产生冲突,但擅长耍点小诡计,为自己的队伍争取更大的“赢面”。面对生活,总想指手画脚一番,徐指导的名字由此产生。

徐指导本人的性格和他的段子气质几乎如出一辙,他讲打群架的小事,补习班下课跟同学吃饭,结果被小混混包围,对面的老大戳着他说“不准动”,徐指导硬气地回复:“我不动!”然后以不动为代价,结束了这场和自己有关,但又无关的纷争。

他擅长讲这样的具体但情绪又没有巨大波动的小事,“我前两赛段的稿子都是这种风格,把一件小事撑到7分钟,没啥大的价值观,把梗的密度加大,我始终觉得,这种工工整整的故事型段子,应该有人喜欢。”

徐指导上节目前,专程研究过线上传播的思路,自己擅长讲的段子更需要观众的注意力,就是得专门听六七分钟,才能觉得挺有意思,如果是刷15秒的视频,很难吸引到大家,但后来又返璞归真,觉得正常地呈现自己更为重要。

——因为徐指导在节目中的求胜欲体现在,他想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从而到线下听自己的专场。他更希望自己在比赛中吸引来的是同类,“否则可能出现‘货不对板’的问题,观众听起来别扭,大家都难受。”

打群架的段子虽然获得了极高的票数,但徐指导觉得讲爷爷受骗北漂的段子更令自己满意。爷爷的走红速度比自己快,徐指导提起这件事,觉得好笑又有点荒谬,来节目之前,他认为自己在讲脱口秀方面是有优势的,线上录完一看涨粉速度,又有些“难受”,“你立的人物比你更受欢迎,足以说明你这个人是毫无人格魅力的。我现在还是自我暴露比较少,没挖到大动脉。”

和第一季的《喜单》相比,第二季的《喜单》更充满挑战,它鼓励选手在搞笑的同时,不断挖掘自我的潜力。当每个人都铆足劲想去打破束缚时,徐指导也不甘落后,决定要表达点什么,希望能够呈现一个吃香的素材给观众。

两相权衡,徐指导讲了自己的空壳困境,念了4年211,两年硕士,却在工作中发现了自己能力的荒芜,发快递都能只发文件袋而遗落文件。他一边觉得工作毫无意义,一边为没有意义崩溃,一边又心有不甘地纠结,“我觉得那个快递就像是我自己,是个空壳。”

线上和线下是两种模式,徐指导没能和现场的观众连接上,淘汰了。他用两周调解自己,“我很真挚的问自己,你现在崩溃真只是因为自己吗?还是因为那些你觉得不如你的人走得比你更远?”

徐指导觉得,如果情绪来源于别人和比较,那很危险,他还有很多传播点没有想清楚,但他的处世哲学解救了他,也就是打群架段子的核心表达,他原本写在段子里,最终删去:“不要在乎自己动不动,多在乎自己痛不痛。”

最老舅的思考

32岁的鑫博,在《喜单2》中扮演了“老舅”的角色,用他的解释来说,就是一个年轻的身体里,装了一个老成的灵魂。

鑫博做了十年的销售工作,因为业绩考核压力越来越大,很需要找一个情绪出口,于是走上讲脱口秀的道路,过程中都是“扑盲子”式的创作方式,有一下没一下地让人找不到章法。

直到2024年2月,鑫博有了第一个演出的段子,就是节目中讲述爸妈给自己看病的事情,在这个段子中,他觉得自己的内容结合科学的方法,可以拥有更多的正反馈,“脱口秀是一种表达方式,同一件事用脱口秀说出来就是好笑的,但你如何找到掌握好笑的方法和钥匙,我也才陆陆续续摸到一点。”

高质且可持续地进行创作,是他评价演员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脱口秀是一门快艺术,很多段子如果今年不讲,等明年热点过去,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好笑了,“所以我们必须跟时间赛跑,这也就意味着,当时间性的素材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快速去处理?”和在节目中展现的老舅性格一样,鑫博对这个行业的思考方式也十分“老舅”。

讲起脱口秀的创作,比起灵光一闪,鑫博更相信科学方法的力量。他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AI机器,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算法,然后把不同素材加工成自己风格的段子。

所谓的“鑫博风格”,就是传统的单口喜剧,典型的学院派,以观察式为主。在《喜单2》的舞台上,他将自己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徐指导喜欢他的观察式段子,觉得这种不立人设单纯讲段子的方式,给了很多人设普通的同行莫大的鼓舞。

对自己的段子极度自信,也只在舞台挑选势均力敌的“对手”,在鑫博看来,和高水平的选手同台竞技,是一种享受。

作为新人,前两轮里鑫博的PK对象分别是刘仁铖和嘻哈。一方面,挑战实力强劲的老选手可以让自己快速被看到;另一方面,和高水平演员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和他们一起演出,就很难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鑫博觉得自己只有看到差距,才能持续创作和努力。

不担心被PK下去,比赛就要挑强的比,这是鑫博的态度。和嘻哈比完后,他的舞台状态改变很大,一个内核稳定的人,开始调动自己的肢体和情绪,加强技术的调整。

第三次比赛时,他没有用自己的储备段子,而是决定现写,挑战一下15天极限创作,究竟能写出一个怎样的内容来。这对比赛来说或许不是最优解,但对鑫博而言,却能验证自己是否能短时间内写出好内容。

鑫博给自己的“喜单2之旅”打80分,尽管没有达到线下的冲刺感和松弛感,但至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票数高不高,是否会面临淘汰的风险,他都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摇摆不定,“就像婚礼请柬这个段子,现场观众可能共鸣不深,但我作为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始终相信它是好内容。”

“单口喜剧的技术其实就那么多种,最重要的还是,第一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二是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第三个就是保持真诚。在有技术的同时保持真诚,我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没有短板,最好是一个六边形的演员。”

鑫博的工作时间很规律,每天八点左右准时进入工作状态,保证4-5个小时的创作时间,长期积累素材,持续打磨改造,最后换得一点灵感迸发。他也争取做到“离群索居”的状态,很多事情自己想明白做到自洽就好,避免和大家产生争执,以此获得内心的平和。

这是他为自己打造的六边形演员之路。

最小人物的笑话

如果你关注地域脱口秀,就不得不认识一下演员真勇,一个来自云南小镇的男孩,站在《喜单2》的舞台上,你不看字幕甚至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昂扬的语调会指引着你,让你觉得就是很新鲜、很有趣。

真勇接到刺猬公社的电话时,还在吃饭。他的声音很激昂,带着模糊不清的词句,分享欲旺盛。他说,他来自云南边境的一个农村,小学五年级后,他离开村子,到外面的世界读书,一个人融入新环境,唯一快捷的方式,就是“幽默”。

他刻意去学习讲笑话的能力,模仿《今晚80后脱口秀》中的段子表演给同学看,然后顺利地融入大家。那是一个原始起点,真勇发现,自己的幽默竟然能解决“问题”,而自己很喜欢扮演这样的角色逗大家笑,从小学到大学,脱口秀已经对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真勇辗转各个大厂做销售,但他不喜欢每天早起打卡的感觉,就像被一个系统绑定一般。因为三本的学历,真勇的工资不仅低,也很难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彼时,脱口秀即便在二线城市都呈现井喷状态,他敏锐觉察到,还可能会发展到三四线,于是收拾行李去往昆明,决定用爱好养活自己。

“我是少数民族,大家对哈尼族又陌生,云南少数民族的赛道目前没有太多人讲,这样就可以占领一些差异化的先机。”进入市场前,真勇简单地判断了一下情况,这种地域性的段子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自己有机会。

他很快报名开放麦,但记不住稿子,一直不敢上台。开放麦的负责人给他下最后的通牒,告诉他如果今晚不上台,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另一边,是来自公司的加班催促。开放麦晚上7点开始,真勇给主管请假,主管说,你今天不加班,走出这个门明天就不要来了。他对这件事的印象很深,因为他也没想到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离开的勇气,竟然为了免费开放麦放弃一份谋生的工作。

“那是我辞职的第一天,也是上开放麦的第一天。”真勇回忆道,开放麦的效果并不好,舞台上的聚光灯太耀眼,他又穿着西装,大家都以为他是来讲PPT的,没人笑。但第二次他就直面聚光灯了,很适应这个舞台:“我觉得我是为舞台而生的。”

《喜单2》里,节目组将镜头对准了真勇小时候居住过的大山,这个来自边疆的少年,为了讲脱口秀,坐十几小时的火车前往成都比赛。同台的选手王越讲到这里,共情地哭了。后来,昆明的同行知道这件事,觉得真勇在卖惨,但真勇想表达的是他的“追梦赤子心”。

真勇觉得这就是参加《喜单2》的魅力,比赛的输赢不重要,这次没有晋级,被观众记住就好,等到了来年,就可以用沉淀的段子走得更远,“第二年才是最好的机会。”

最难忘的,其实是节目的群像魅力,王越和嘻哈私底下会给他打气,喊“西南崛起”的口号,她们有同理心,总能看到身边人美好的一面,他们看见你的成长会落泪,而不是嫉妒;小鹿主动加他的微信,让他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上台时,大家都喊真勇的名字,让他更有底气。

他很满意自己在后采时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自己的小人物,但是聚在一起我们就是喜剧之王。”

这是他讲脱口秀的原因,带给身边人快乐和希望,也同样沐浴其中。“很多人觉得脱口秀要表达多一点,但是我希望观众看完我的脱口秀后,看到的是我的乐观,笑就可以,我希望思考表达不大于我的笑点,笑点还是最重要的。”

在《喜单2》,开心可以战胜一切,演员们的状态是,自己先爽了再说。

搞笑收获观众,表达招揽同伴,小人物和普通人都有资格拥有超前的精神状态,然后发声,获得回应。这是《喜单2》的魅力瞬间。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