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邯郸道|喜剧品牌入驻,千年古街绽文化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08-13 16:45 浏览量:2
来到邯郸道,除了逛街打卡,周末不妨来看场喜剧表演,解锁全新游玩方式。7月10日,随着首场演出的精彩启幕,全国知名相声品牌嘻哈包袱铺正式落地邯郸道。开业至今,已推出28场相声表演,几乎场场座无虚席,相声艺术在阵阵喝彩声中与邯郸观众实现无缝对接。
嘻哈包袱铺的相声演员正在进行表演。
与传统相声不同,嘻哈包袱铺的年轻演员对相声进行了创新,并将邯郸文化融入作品中。据主理人闻志成介绍,创作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这也让他们的创作灵活多变,演员不仅会用邯郸话抖包袱,还把邯郸的历史典故编进新段子。“我们改编了十几个相声剧本,如把‘某条河’换成‘滏阳河’,把‘老街故事’换成‘邯郸道进士趣闻’,就是要让观众觉得‘这说的是咱身边事’,在欢笑声中拉近与邯郸的距离。”古老的故事在现代喜剧舞台上焕发出全新活力,观众们在享受表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邯郸历史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自春节以来,开心麻花在赵王阁剧场带来的剧目《偷心晚宴》《开心聊斋・三生》在邯郸持续火爆。现代美学打造的观演空间、灵活多变的舞台设计、沉浸式的表演形式,都给邯郸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社交平台上,观众们纷纷给出好评:“第一次现场看开心麻花,体验超棒!演员表演生动,笑点精准,直接笑到肚子疼!”“简直太震撼了!演员们的表演细腻入微,每一个包袱都抖得恰到好处,沉浸式体验感拉满!”
随着节目的日益成熟,7月4日起,开心麻花在邯郸道的表演进入常态化。闻志成说道,“之前演出是从外地各组调人过来,现在我们正式启用了21名邯郸籍演员,演出时间也实现了常态化。”
曾在南京剧组的邯郸籍演员姚赛赛,得知能在家门口表演,当即推掉了外地的演出邀约,连夜收拾行李赶回邯郸。为了给观众带来高品质的喜剧享受,他和团队从4月份就投入排练,一遍遍打磨台词、精进演艺;舞台美术、灯光音效的设计也反复调试,力求每处细节都精益求精。
表演时,演员穿梭在观众席间互动,邯郸方言与精心编排的笑料相互交织,让观众仿佛瞬间融入剧情,成为剧场里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独特风景。姚赛赛告诉记者:“剧目上我们融入了诸多邯郸本地的饮食特色、市井趣闻,从熟悉的街巷名称到独特的民俗习惯,桩桩件件都让本地观众感到格外亲切。”
目前,开心麻花和嘻哈包袱铺在周六周日均有演出,并推出“暑期买一送一”的特惠活动。
邯郸道的文化基因,是喜剧创作取之不竭的宝藏。“选择邯郸道,正是因为这条街本身就是鲜活的文化符号。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出太多可挖掘的素材。”闻志成坦言,“我们的创作源于生活,未来也将创作出更多与邯郸相关的剧本。”
邯郸文化的包容与支持,是最好的“创作土壤”。这份包容,更体现在政策的温度里。从施工时提供设备、协调设备进场、进行每日卫生维护,到24小时内办结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绿色通道”,闻志成感慨道,这种高效与贴心,让嘻哈包袱铺在3个月内就顺利完成了开业。
全国知名喜剧品牌开心麻花与嘻哈包袱铺相继落户邯郸道。它们以喜剧为笔,以邯郸文化为墨,在赵王阁的飞檐与古街的青石板间,书写出文化融合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琪
古韵新潮邯郸道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走红,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碰撞出的精彩火花。这里没有将千年文脉束之高阁,而是让邯郸文脉钻进咖啡杯、藏进汉服褶、融进市井烟火,完成了从“可远观”到“可触摸”的华丽转身。
芝麻酱特调咖啡的脑洞、汉服巡游的衣袂飘飘、老香油坊的石磨转动,看似混搭的元素,实则是对“文化活化”的精准诠释。当VR成语体验馆与非遗展示中心比邻而居,当剧本杀与传统手工艺品店相映成趣,老街便有了穿越时空的魔力——长辈能寻回记忆中的味道,年轻人可捕捉潮流里的古韵。
这种“以文塑商、以商彰文”的路径,打破了历史街区同质化困局。它证明: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可挖掘的富矿;消费不只是交易,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邯郸道的热闹,正是古城最生动的“活态博物馆”。
本报记者 王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