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脱口秀,也只能靠女人了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0 浏览量:1
今年的脱口秀,女性火力全开。
接连开播的两档节目,107位选手中,女性占了42位,比往年翻了一倍多。
更关键的是,你看今年火出圈的脱口秀段子。
全都和女性话题相关——
贞操啥都不是;怀孕是一场服从性测试;有了生育价值就没有剩余价值;60岁才是来月经最好的年纪;月经叫例假却不放假;女性的视角就是人类的视角......
甚至,到了要“拉闸限电”的程度——
谨防脱口秀滑向性别对立的泥潭。
为什么脱口秀越来越“女性化”?
脱口秀是在制造男女对立吗?
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越来越尖锐。
你可能很疑惑。
但不得不面对——
只有走向性别议题,脱口秀才能在今天的环境中继续生存。
01
脱口秀,新的意见领袖
拉远镜头看,你会发现,脱口秀综艺和《奇葩说》其实是“亲戚”。
-马东:我们的所有赛制
都在《脱口秀大会》上看到过
-李诞:米未是我的大学
在喜剧之上。
脱口秀较量的是观念。
比如去年的付航。
身上最大标签明明是天赋,是表演状态,是他娘的——
Passion!!!
△ 这是天纵奇才一般的甲状腺素分泌能力
但在二次传播中,这一切被降维了。
从完整的表演,变成了标签化的主题:
不屈草根的热血鸡汤。
讽刺了一切
唯独没有讽刺爱情
更有违喜剧初衷的操作,是那些切片视频——
在原作品上加一首悲情BGM,附上“深刻感悟”: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这让Sir觉得,大家还是爱煽情、爱拔高、爱上价值。
只不过晚会小品不好笑,情也没有煽进大家的心坎里。
脱口秀生产的不是笑声。
更是社交产品。
上面要有鲜明的标签,供网友识别、共鸣、转发。
于是。
比起喜剧技巧,更重要的是观点输出。
这种“综艺脱口秀”已不再是脱口秀的原貌,但也不得不承认,它普及和繁荣了国产脱口秀。
我是没有分彼此的
因为我觉得
两个节目都是中国喜剧
不可分割的部分
△ @徐风暴
其实。
就在不太久的以前,脱口秀综艺还是可以很喜剧的。
卡在转型节点的,应该是周奇墨。
那你......
我看一下......
那你给我来一个......
那个什么吧
多年的从业经验与精湛的表演能力,让他无愧“OG”“天花板”的名声。
可这也需要节目组、演员、评委,必须一再反复强调他的“OG”资历,反复表扬他的作品,甚至在赛程中反复复活了三次——像有意保护传统文化一样地保住了这位“传统手艺人”。
但脱口秀文化,仍然不够“大众”。
至少它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接触这个新事物也才几年的时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
在新鲜感逐渐褪去之后,要继续维持关注度,就得靠噱头了。
你别忘了。
那年两个本身就优秀的喜剧演员,都不得不炒起CP。
到今年。
两个节目同时内卷,同时导向了中国脱口秀被允许驾驭的终极话题——
女性处境。
Sir当然鼓励更多女演员讲述自己的故事与困惑。
但很遗憾的是,除此之外。
脱口秀似乎也失去了表达其他话题的兴趣和能力。
02
从大众,走向分众
从效果来看,对半开。
好评的——
“Next level”!
差评说的是——
“越来越无聊了,只会打拳。”
Sir不站队。
只是表达——
脱口秀失去了原来的普适性,它的受众更加狭小、细分。
爱的更爱。
不爱的就转身离开。
选手一上台,好像就拿到了《TED》命题。
各自开始讲自己的私人生活。
比如吐槽自己的痛经体质,并向没概念的人生动解释什么是痛经。
那种痛可能
很多男生不太能懂
就是,你上学的时候
几个人端着你的腿去撞树
这连撞七天
也有吐槽工作的着装要求,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我们撤离的最后一步
所有乘务员需要脱掉自己的丝袜
因为丝袜的材质
在这种环境下非常容易起火
(运气...)
你不是知道它不安全吗!
当然包括最出圈的房主任。
脱口秀版的《出走的决心》——
就比如直到前年
我才知道
我的生日是4月8号
因为2023年4月8号
我签约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
2024年的4月8号
我带着俩女儿净身出户
拿到了离婚证书
2025年的4月8号
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过了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
老实说,这些“女性议题”并不尖锐或者冒犯。
病痛,岗位,人生经历......
她们只是从各种角度说出女性的不适感。
而问题也在于此。
脱口秀越来越像考生的答卷——
拘谨、规范。
因为考官们已经预设了正确答案:
生理期疼痛、穿丝袜“服美役”、离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新生……
仿佛政治申论,必须紧扣某些正确的导向才能得分。
一旦你“发散性思维”呢?
那可能就被画上一个红色的大叉。
去年有个选手,大国手。
她讲她男朋友骑她摩托车出车祸,因为贫穷,她纠结是先救人还是先修车。
之前担心观众会骂她没人性。
结果,反而被骂“不清醒”和“恋爱脑”。
今年,她用最平静的语气,和最文明的词汇,指出了当代人追崇的“清醒”,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
以前规训女孩们要矜持。
而现在,女孩们必须掌握主动权,必须手撕渣男,必须潇洒,必须经济独立,必须当自己的大女主。
旧的规训还没打破
新的规训已经建立了
结果......
又被骂了。
用的还是那句Sir至今迷惑的:“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
呃,像极了一种“忠诚不绝对,就绝对不忠诚”的审核立场。
Sir换个更高级的例子,黄阿丽。
她直接多了:
我认为女权主义思想
是女性历史上发生的最差劲的事
我们曾经的工作是没有工作
我们过去多开心
我们本可以继续做这件聪明的事
就是继续装傻
装到下个世纪
黄阿丽、大国手背叛了女权吗?
相反。
她们以叛逆的姿态跳出激进的框架,用差异化的表达反思“团结”与“唯一”的幻象,实际上是为女权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回到那句最常被引用也最常被误读的话“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
冒犯当然不是骂人。
而是你允许,台上的人质疑你某些确定无疑的观念——
“女权一定要是这样吗?”
而不是把那些观念,再照本宣科一遍。
得到一种“杀疯了”的爽剧式快感。
03
我们没力气认认真真地笑
今天女性辩题的走红,也许就是脱口秀必然要走到的一步田地。
因为大家并没有那么需要喜剧。
或者说,比起轻松的、包容的、自嘲式的喜剧。
大家更需要愤慨地向外宣泄。
究竟什么是喜剧?
不需要应用太深奥的理论。
我们总能发现一点——
喜剧是不太愿意和“正”为伍的。
就如同陈佩斯和朱时茂的那些小品。
陈佩斯光头、猥琐、小家子气;朱时茂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放到别的地方,朱时茂绝对是正派大男主。
但到了喜剧舞台上。
不好意思,观众的同理心就是不自觉地偏向小商小贩、弄虚作假的陈佩斯。
你只能接受“正确”。
那就相当于消灭了喜剧。
某种程度上,喜剧就是将不太正确的东西裹藏在美的体验中,才让“坏”拥有了免责权。
理想状态,就像《李尔王》或《乱》:
再多疑、暴怒的领主身边,都会留下那个“啥实话都敢往外说”的弄人。
因为笑声能“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
△ 《乱》秀虎与“弄人”狂阿弥
免责权,是喜剧的天然权利,也是使命来源。
上至政治宗教种族,下到屎尿屁荤段子,中间还有大把大把社会时事议题,以及人们不愿面对的阴暗人性,本该都是它的探险范围。
比如宗教文化传统——
我不认为堕胎就是杀婴儿,我不这么认为。
我是说,有那么一点相像,有点像是杀婴儿,有点像......百分之百就是杀婴儿,堕胎完全就是在杀婴儿!
......但是我觉得女性应该有权利杀死婴儿,这是我的看法。
甚至也可以站到全人类(当然也包括你)的对立面——
你们想没想过再过四五十年地球会怎么样?
地球就会变成一个冒着烟的粪堆了,一个巨大无比,四处着火,散发着恶臭的大粪堆,不久就会这样。
养一个以上的孩子实在是太不负责任的事情,养一个就好,厌烦了就换着玩,这样就行了。
但是不要换你的丈夫,他祸害你就够了,别放出去危害社会。
忘了是从哪听到的一句话:
“世界上每一个观点,都该存在一个喜剧演员站在它的对面。”
比起“冒犯”这个词。
Sir更同意乔治·卡林——伟大的单口喜剧演员——的这一句。
我认为喜剧演员的职责就是找出界限,然后故意跨越它。
Sir翻译一下。
(理想状态下)那个拿着麦克风的人不是布道者。
是探险家。
只有探寻到常识与规则的界限之外,才能发现最意想不到的人性共鸣。
这是最关键的原因:
因为常识与规则,本就是用来束缚人性的。
然而。
我们这边的现实情况,与以上理想状态完全相反:
在一个个话题标签的引导下——
脱口秀的责任,竟然是弘扬真理?
每一个喜剧演员,都要躲在安全的观点背面,这来自尺度审查,也来自保守的传统文化。
用窦文涛的话说:
咱们国家,还不能说是一个在文化上特别随便的国家。
用周奇墨的话说:
因为中国脱口秀观众都很少有成人的,心智上的成人,很难。
陈佩斯,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脱口秀的困境:
他们的生存空间太窄了
比方说他能讽刺谁啊
他除了(讽刺)他自己
还有他妈 还有他爸
再没有了
三位说得都非常委婉,让Sir说白一点:
玩笑,咱们不敢开也开不起。
喜剧本来是能培养观众,让我们越来越开得起玩笑。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在反向地规训喜剧。
“吐槽,我们来真的”,是《吐槽大会》之前的口号。
在第四季播出前,导演谭晓虹最终决定,将口号改成:“吐槽,我们尽量来真的”。
这困境,脱口秀综艺早就认了。
当你把所有的脱口秀综艺拉起来看。
你就发现:
这就是一个不知死活的小孩,逐渐被社会化捶打,驯化的过程。
从天然的玩笑,到既定的社会规范,再到各种愈演愈烈,各种必须正确的舆情环境。
依次挨鞭子和棍子。
他别扭,撕扯,分裂,挣扎,最终走到了这段瓶颈。
至于“性别议题”,或者说更严肃的“性别对立”。
是一种别有用心的阴谋吗?
不好说。
打个比方。
一片果园里,有30颗苹果可分。农场主一把抢走27颗,扔给你1颗,给他2颗。你攥着那颗苹果,怒气冲冲地瞪着他:“凭啥你比我多拿一颗?”
这一颗苹果。
就是中国脱口秀综艺,唯一能假装挑战的刺激。
但,或许也有意义。
这一场只能发生在网络空间、任由你幻想远方炮火的虚空战争,或许带来了真正的和平。
那话怎么说来着?
对了。
近看是喜剧,远看是悲剧。
这也是中国脱口秀综艺在烟消云散前的阶段性结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