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沉寂归来,他仍是中国喜剧天花板

更新时间:2025-08-04 22:11  浏览量:1

《戏台》

时隔多年,71岁的陈佩斯重回大银幕。

由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正在上映,影片改编自豆瓣9.0分的同名舞台剧《戏台》。有人称赞影片是时下难得的讽刺喜剧,也有观众认为笑点陈旧,煽情泛滥。

作为曾经登上春晚,红极一时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在采访中对行业的批判,与淡出春晚的人生经历也再次引发讨论。

初代“小品王”陈佩斯,为什么后来逐渐抛弃了小品?陈佩斯为何能意外登上春晚,又在爆红后退出央视舞台?陈佩斯还有可能回到春晚吗?

01.

被欢笑声淹没的演出

小品这种喜剧形式的确立,和陈佩斯、朱时茂当年的表演分不开。1984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舞台上表演《吃面条》,从那之后“小品”正式被命名,距今整整41年。

陈佩斯和朱时茂最经典的小品莫过于《主角与配角》,这段小品来自1990年春晚,到现在已经35年。但是,很多台词依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比如“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啦”。

《主角与配角》讲述的是戏剧后台演员排练的故事。陈佩斯之前主要饰演配角和反面人物,这次排练抗日戏剧,他想要替代朱时茂演主角,也就是正面人物。

朱时茂不答应,陈佩斯就想尽办法抢戏,吸引观众的目光。实在没有办法,朱时茂同意更换,可陈佩斯的形象根本不适合演正面人物,到最后还是因为惯性,现出原形又演回叛徒。诸多笑点就藏在陈佩斯努力抢戏,两人身份不断转换的过程中。

《主角与配角》

比如朱时茂劝说陈佩斯不必再尝试饰演主角时,这样点评陈佩斯的外在条件:“这鼻子,这眼睛,这脑袋瓜子,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呀……小偷小摸、不法商贩、地痞流氓,不用演,往哪一戳就行了。”

再比如朱时茂万般无奈下,同意和陈佩斯临时更换角色,但朱时茂哪怕穿上所谓叛徒的服装,他的气质仍然是地下工作者。而陈佩斯穿上军装,照样还是像潜伏于军中的特务。

很多小品演员表演的作品,其实由专业编剧创作,比如赵本山的很多作品出自何庆魁之手,不过对于陈佩斯朱时茂来说,从《吃面条》开始,他们基本都是自写自导自演,陈佩斯一般都是饰演反面人物。小品《主角与配角》的灵感,就来源于二人排练创作的过程。

在各种小品当中,观众看到的主角都是陈佩斯,因为他的形象和表演更容易产生笑点,但两人的电影生涯定位,则完全相反。

朱时茂长得浓眉大眼,适合演电影主角,正面人物。在谢晋导演的《牧马人》中,朱时茂饰演遭到迫害的知识分子许灵均,快速成为那个时代的大众偶像。

陈佩斯由于形象受限,他最早饰演的多为配角,而且带有小人物的喜剧色彩,比如《瞧这一家子》和《夕照街》。后来成为招牌名字的“二子”,也就是次子,最早就在电影《夕照街》中出现,到后来的多个小品,陈佩斯都叫过陈小二。在真实的家庭排行中,他确实也是老二。

这个小品能不能在春晚上表演,当初面临很大争议。在1990年春晚剧组,有人提出,演员交替饰演军人和汉奸,是不是不够严肃?陈佩斯解释说,既然是让观众过个高兴的年,就不应该想得太复杂,给小品扣帽子。

从陈佩斯的说法来看,那时候的他没有在创作上畏首畏尾,认定喜剧只要能让观众笑出来,那就是晚会和演员应该呈现的。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创作者的自信,也可以看成,喜剧创作者对平台提出建议甚至批评。

但事实就是,观众看到的喜剧作品,每一个都不可能超脱时代,都在或松或紧的束缚之下,被大家一一看到。尤其是央视春晚这个非常特殊的平台。

在节目把握方面,总导演黄一鹤经验丰富,但这次也有些举棋不定。到最后一刻他才下定决心,让这个小品登上舞台,出问题他来负责。

对于陈佩斯朱时茂来说,因为节目审查等原因,他们对情节和台词也反复斟酌,直到春晚直播的当晚,前面的节目表演过程中,他们还在后台背诵刚定下不久的台词,最后才随着主持人的节目介绍,登上舞台。

至少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看不出两个演员对台词不熟悉,观众反而都看得非常投入,其间多次爆发雷鸣般的笑声、掌声、欢呼声。尤其到节目结尾时,很多观众一直认为陈佩斯那句,“不对,我是主角啊”,是最后一句台词。

有观众后来发现,朱时茂在最后还有一句台词,“你呀,该干嘛干嘛去吧”。然而因为现场效果过于火爆,观众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朱时茂根本来不及说那句台词,最后只能磕磕巴巴讲出。

台词没有出现太大问题,道具却出了问题。朱时茂挎着手枪枪套的皮带出场,可就在表演三分钟左右,也就是陈佩斯想办法抢戏的时候,枪带忽然断了。朱时茂没有耽误表演,一边回应台词,一边多次尝试把带子复原,可没有成功。最后他只好打了一个结,把皮套固定住。

《主角与配角》

如果朱时茂不绑枪带,一直把枪端在手里,后面陈佩斯换成主角后,还要挎枪做各种动作,端着枪会衰减作品的喜剧性。不过阴差阳错,等到陈佩斯挎枪在身,枪带因为经过再捆绑变得非常短,手枪就不是放在腰间,而是升到他腋下的位置,反而显得更加滑稽。

很多观众最早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纰漏,甚至有可能以为这是演员本来的设计,也算坏事变好事,无意中反而增添更多喜感,喜剧效果更足。

02.

小品开创者的喜剧之路

回顾陈佩斯的春晚之路,最早他和朱时茂能登上春晚舞台,有这样一种说法。

导演黄一鹤1984年请他们过来,并不是正式表演节目,而是为了给现场表演热场,让演出气氛更热烈。看到其他演员和观众都笑得那么热烈,黄一鹤才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吃面条》这个节目,作为正式节目保留。

一旦产生这个想法,就会面对另一个问题:只是让观众笑,而不凸显意义,这样的作品能不能上春晚?

小品《吃面条》最大的看点是陈佩斯吃面,最开始吃得非常轻松,几碗面下肚,越来越吃不下,连蹲身盛面都非常困难。而不管是哪种吃面的状态,陈佩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有些现场观众笑到不能自已。

看他的表演,不管是用筷子往碗里拨弄碗外壁上的面条,还是吃撑之后艰难蹲下身盛面的动作和表情,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细致入微。如果没有平时仔细的观察和多年的表演经验,是无法做到的。

直到春晚直播前的半个小时,具有魄力的黄一鹤才一锤定音,让他们两个上场。这一幕和《主角与配角》登上春晚舞台的过程一致,都由黄一鹤导演承担风险。

春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不是完全没有束缚的,需要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做出果敢的决定。

《吃面条》大获成功,一般来说,到第二年春晚,陈佩斯的小品应该更加大放异彩。然而1985年春晚搬到了偌大的工人体育馆,因为舞台技术无法保障,整台节目表演效果极差,春晚遭遇滑铁卢,央视不得不在《新闻联播》专门道歉。

那天的《新闻联播》由赵忠祥和邢志斌主持,两位播音员代表央视严肃地表示:

“整个晚会拖沓松散、追求形式、华而不实,某些节目格调不高,某些即席讲话很不得体,晚会广告过多,还发售了某种赞助纪念券。凡此种种,引起观众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我台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当天,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是《拍电影》,算是《吃面条》的续集。这个小品质量并不输《吃面条》,而且陈佩斯表演很豁得出去,穿着单薄的衣服差点把自己冻坏。然而因为观众离舞台太远,音响效果又差,很多人根本听不清演员在说什么。

到了1986年,不仅春晚打了翻身仗,陈佩斯、朱时茂小品也跟着扬眉吐气。这次他们演的是《羊肉串》,陈佩斯不断变换外形烤着羊肉串,企图骗过朱时茂扮演的工商管理员。

不过这个小品的原作者,不是陈佩斯和朱时茂,最早找到的演员是赵丽蓉和当时正火的电影演员陈裕德。不过赵丽蓉和陈裕德演起来总是不默契,春晚剧组最后才决定,由轻车熟路的陈佩斯、朱时茂来演。

为了找到感觉,陈佩斯和朱时茂都深入生活进行体验,陈佩斯仔细观察街上的小贩怎么烤串,朱时茂也跟真正的市场管理员学习,怎么在胳膊上佩戴袖标。

《羊肉串》这个小品,看上去就比《吃面条》和《拍电影》更复杂。首先它讲的是现实中的故事,另外陈佩斯扮演的人物也多次变化,先是演普通小贩,又演新疆大胡子大叔,最后又演药贩,目的就是蒙混过关,不办执照。

《羊肉串》

陈佩斯扮演大胡子大叔的片段是很大的亮点,陈佩斯模仿少数民族说话,唱新疆民歌,惹得现场笑声不断。

翻身仗打过,1987年的春晚也非常成功,但陈佩斯缺席这年晚会。1988年他再上春晚,这次并不是跟老搭档朱时茂合作,而是豫剧演员小香玉。演出的小品也比较特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剧小品,而是一段戏曲小品,叫做《狗娃与黑妞》。

在很多观众眼中,这是一段并不突出的小品,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小品的情节设计很不一般,不仅有戏中戏,而且带有一定的超现实色彩。从戏曲角度出发,不仅小香玉唱得好,陈佩斯唱得也很有味道。

如果说缺点,那就是如果按照喜剧的标准来衡量,它的大笑点不是很多,显得没有那么欢乐。对于陈佩斯来说,就算一种新的尝试。

陈佩斯的尝试还没有止步,到1989年春晚,老搭档朱时茂回归,两人演了一段台词极少的小品《胡椒面》。在陈佩斯春晚小品中,它也显得很特殊。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基本没有台词,就靠两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完成表演。

按理说失去台词,小品的喜剧感会大打折扣,《胡椒面》却不是这样,两人在饭店争夺胡椒面的场面,显得喜感十足。

其中的一幕,陈佩斯误认为朱时茂要跟他打架,他立刻站出来,甩掉大衣,扔掉帽子,光着膀子准备跟对方摔跤,还有意做了几个健美动作,显示自己的实力。陈佩斯扔掉帽子露出光头的一刻,也成为这段小品的高光时刻。

在那之前,最早的春晚就出现过哑剧,王景愚表演《吃鸡》,严顺开表演《弹钢琴》,后来游本昌还演过《淋浴》。与这些偏重无实物表演的哑剧相比,《胡椒面》参演演员更多,剧情更为复杂,更容易让观众投入进去,喜剧效果也就更好。对陈佩斯朱时茂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大胆的尝试,甚至是冒险。好在,他们成功了。

他们不让角色说话的原因,可能和胡椒面的关键设计有关。两人争执不下的问题在于,那瓶胡椒面由朱时茂自带,陈佩斯误认为是饭店提供。一旦让人物张口说话,比如朱时茂说一句“胡椒面是我带来的”,整个小品就不成立了。

《主角与配角》出现在1990年,那之后的1991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带来了另一段经典作品《警察与小偷》。

这又是一个表现角色错位的小品,陈佩斯本来演小偷,却被安排假扮成警察当街放哨,碰到了真警察朱时茂,从而引发虚虚实实的对话。在假装警察的过程中,陈佩斯演的小偷逐渐自信起来,言行变得越来越像真警察,直到最后和同伙一起被抓获。

除了陈佩斯朱时茂,很多小品演员进行了客串表演,包括蔡明,还有巩汉林、杨蕾和魏积安。

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小品新面孔赵本山在春晚渐入佳境,而陈佩斯随后几年的小品,都再难跟《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相比。比如1992年的《姐夫与小舅子》,1994年《大变活人》,1997年《宇宙体操选拔赛》,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

与前面的小品相比,陈佩斯的后期作品,都显得滑稽有余而幽默不足,《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主要依靠动作表演吸引观众,《王爷与邮差》倒是立意深远,也赢得了现场一些叫好声,但也很难说是小品佳作。

这也像一个隐喻。不太能像辉煌时期那样逗笑大家的陈佩斯,可能是时候淡出春晚了。加上那之前的七八年时间,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人在春晚你追我赶,陈佩斯春晚小品王的荣誉逐渐名不副实。

其实早在《王爷与邮差》之前,陈佩斯对春晚舞台已经心生倦意,他慢慢不再满足于在春晚上逗笑观众,他需要更直接和更自由的喜剧呈现。

《戏台》

陈佩斯在表演方面科班出身,父亲是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师,这使得他在表演方面很有追求,不仅是影视剧,即使在限定性很强的春晚舞台上,他也愿意做各种尝试。《胡椒面》、《大变活人》、《宇宙体操选拔赛》,都是他不满足于仅有的喜剧手法,进行的多种探索。

赵本山小品偏重语言包袱,陈佩斯到后期春晚上更注重形体表现,但这些表演不再像八十年代那样获得空前的肯定。

而在春晚之外,陈佩斯一直没停下喜剧影视的脚步,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大剧场喜剧。这给陈佩斯后来的喜剧和戏剧表达,提供了更大空间。

03.

陈佩斯有可能再登春晚吗?

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加速了陈佩斯退出春晚,甚至告别央视的步伐。

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他和朱时茂许可,出版了包括《主角与配角》在内十个小品的光盘。这在很多春晚演员看来,也许并不奇怪,出于各种考虑,没有人向央视叫板提出质疑。

陈佩斯却没有让步,他和朱时茂一纸诉状把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道歉。2002年12月相关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在《中国电视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向陈佩斯和朱时茂支付著作权侵权赔偿金33万多元。

国际电视总公司隶属于央视,陈佩斯、朱时茂官司打赢了,却输掉了与央视的合作。从那之后,陈佩斯再也没有出现在曾经让他大红大紫的春晚舞台。

就在打官司前后,陈佩斯的电影事业也遭遇波折,他转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大型舞台喜剧的创演当中。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话剧《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雷人晚餐》,以及广受赞誉的《戏台》和《惊梦》。

单说《戏台》,绝对称得上一出好戏。它有着热闹喜剧的外表,敬畏传统的内里,陈佩斯在戏中扮演京剧班主,在舞台上既有当年春晚小品夸张表现的影子,又不乏内涵厚重的内心戏。这两年的大戏《惊梦》,也引来一片赞扬之声。

《戏台》

陈佩斯和央视的关系也缓和很多,双方有过多次合作。不仅陈佩斯导演的电视剧登陆过央视,2020年他还被邀请,坐在了新节目《金牌喜剧班》的导师席上。

而且就在那几年,请陈佩斯朱时茂重返春晚的呼声,也多次出现。有一年春节之前,朱时茂还代表他和陈佩斯发微博表态:

“一别春晚舞台已有数年,我和佩斯真心感谢观众对我俩一如既往的喜爱和挂念。待我俩商确后一定筹划一次合作,将欢乐继续带给大家,回馈广大观众对我们的关爱。”

那之后,两人确实在春晚上合作了一次,不过不是央视春晚,而是北京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带各自的儿子登上2020年北京春晚,两个孩子致敬表演了经典作品《吃面条》。

陈佩斯大概率不能重返春晚舞台演小品。一方面是年龄所限,今年陈佩斯已经71岁,不再是那个在舞台上蹦蹦蹦跳的陈小二。春晚需要反复审查节目,承受巨大压力,并不适合老年演员参加。

另一方面,陈佩斯如今已经完全看淡春晚,他演了多年舞台大戏,又通过讲课等形式,仔细梳理喜剧的创作理念,一段十分钟的春晚小品,在他眼里已经不算什么。尤其因为时长所限,他内心更在乎的价值观表达,根本没有办法呈现。既然如此,不参加也就不参加了。

陈佩斯如今做的是一场场大戏,不是一般的喜剧小品。他在访谈中强调过“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最早并不是陈佩斯说的,但他无疑把这句话放大了,而且扩大到几乎人人皆知。

这和陈佩斯后来的喜剧追求相一致,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喜剧人都不再满足于逗笑别人,而要做更为厚重的喜剧。一部喜剧要厚重起来,必要的悲剧或悲观底色就显得重要很多。

一段小品很难充分体现他这些理念。陈佩斯成就过小品,小品也成就过他,事了拂衣去,倒也不错。

当然,事无绝对。陈佩斯的父亲陈强1998年上春晚演小品,已经是80岁高龄,所以年龄并不是绝对的问题。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如果有朝一日想上春晚,作为老父亲的陈佩斯,依然有可能扶上马送一程。

春晚走过40年,当年和陈佩斯同台演出的赵本山、冯巩、姜昆、蔡明、黄宏等人都已经淡出,如果陈佩斯、朱时茂有那么一天,真能够携手重返春晚,我猜他们站到舞台上还不等出声,一定就已经有观众湿了眼眶。那一天,哪怕他们俩演的都是配角,在我们心里也是绝对的主角。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