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坚:中共叛徒之子,政坛喜剧之王如今在自媒体风生水起
更新时间:2025-08-04 14:43 浏览量:1
王世坚,名字念出来就能让许多人皱眉头,也有些人咧嘴笑,台湾政坛讲话带风、行事乖张的代表,还真不缺他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往往别人绕着说的事,他偏要直接怼出来。有人喜欢他那一套,有人恨得牙痒。在吕秀莲、柯文哲、韩国瑜、蒋万安这些人身边打转,谁不是身经百战?可到最后,还是王世坚总能在热闹里分出点不同,一不小心就成了社交网络上的话题人物。
说到赌约,真没几个政客敢像他那样豁得出去。很多时候,他甚至开口就赌,动不动就说,“如果XX没发生,我就跳海”、“如果选举输了,我在XX地方蹦极”。讲完自己也许没想到舆论会炸锅,反正媒体肯定不会放过。纷纷热议,大家等着看他会不会兑现,他还真不是每次都亲自上阵。这几次失败后,网上一片哄笑或质疑。他倒是不太在意,依旧敢赌敢言,奇怪,这种“失败的勇气”居然让他粉丝数蹭蹭涨。
不过也不是没人揶揄,甚至他本党同志都觉得他喜欢出风头。他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政客,怎么说呢,有人说他“冲动”,也有人说他其实会算计,只不过装得很“真”。遇上党内意见不合的时候,他干脆直接当众呛声,党纪在他眼里可能和那面“正义天平”差不多——可以当信仰,也可以搁一边。
今年一月份,被问到支持谁参选,王世坚回了一句“我支持公正”!转头就怼蒋万安,这位台北市长、新晋红人。话音落下没几天,王世坚私下送去一面“天平”,理由倒是冠冕堂皇:政治要有分寸,要秉持公正。蒋万安收下礼物,嘴上感谢,也没见多感动,反正这种戏码他多少见多了。问题是,王世坚心里到底憋没憋别的弯弯?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讲个老故事。2007年,王世坚为了给选战造势,居然说要“投江自尽”,结果没跳,反而用这个“未遂”又红了一把。后来解释说生命可贵,承诺也是承诺,但这个赌约嘛,舆论自己消化。围观者全都心知肚明,他敢说,但真要往江里走,绝大部分都只想看热闹,不信真会有人为政治闹剧搭上命。很多年后问题还是:他到底想靠这个证明什么?是勇气、是孤注一掷,还是爱博关注?恐怕说再多自己都不信。
谁说政治家就会一本正经,王世坚另辟蹊径。他在新北搞水上秀,点子够新吧?特地买了绿色水上摩托,结果因为下雨搞得长江水浪更大,秀没了,摩托还差点翻水里。这种事儿别人觉得丢脸,他倒好,隔天又在议会自嘲,“敢玩就得输得起”,不少年轻人还真挺喜欢这种人设。不完美,甚至漏洞百出,但有点人味儿,起码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
再说2010年,他开口立下誓言:“如果蔡英文选不赢,我蹦极!”选战没赢,他飞日本蹦极,拍了小视频,倒是风头出了。这回挺多民众转为敬佩,觉得政坛总有人认账。可反过来,2018“九合一”选举,他又开赌,说韩国瑜必败,没想到韩国瑜一夜翻盘,成了网络红人,他却全程尴尬。自己的失算,他没遮掩,不甩锅,出来对着镜头赔礼道歉,满脸不服也没法子,该低头还得低头。看久了就明白,政治不仅要脸皮厚,有时候还得能认输,算是输了人却赢了“戏份”。
有人疑惑,王世坚是不是想靠跳海、蹦极这些哗众取宠?但翻翻他的履历,坚决投票、公开质疑、直面质问,真不是光靠嘴巴闹腾。2019年议会里,他和蒋万安、“新生代蓝营”你来我往,话说得难听,票照样该投就投。旁观的人也许觉得热闹,其实真正能撑得住大场面的人不多。他能骂到最后还能被观众记住,或许也是他这条路的“无心插柳”。
同样有人认为他是“旧时代的遗物”,用各种浮夸的表演抢流量,完全没用。但另一些资料显示——2023年台湾岛内“青年好感度调查”,王世坚排名意外地高,超过部分主流政客。还有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他的社交平台关注度高达28%。现今网络舆论风向飘忽,谁都抓不住“年轻人”的心,反倒是他,靠自己“笨拙”的真诚成了另类黑马。这现象是不是该琢磨?
有件事得摆明。王世坚半生胡闹,也不是没碰过板。他骂过柯文哲,呛过韩国瑜,怼过国民党,最后逢人就谈“民进党的责任”,但碰上自己同党的大佬也没少被批。2019年党内投票前,他一度和提名人激烈争执。照理说他应该听安排,可偏偏爱做反调,自己都说不上哪个理由更靠谱。有次在台北市议会外头,他直白承认:“有些承诺真的无法兑现。”他说话很直接,但表情又透出一丝无奈。这样反反复复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有人不买账,现在还不是这样?
也许他在许多人眼里是“不靠谱”的政治小丑。可翻历史,许多硬桥硬马的议题上,他又表现得出乎意料认真。2023年岛内医改讨论时,他直接约谈利益方,面对医护罢工,有的说他是搅局者,还有人力捧成“改革英雄”。这都没统一标准,议员难免自相矛盾,王世坚是,别人也是。
特别是最近,蒋万安无论在媒体曝光还是政策推动都极为强势。两人争锋中,王世坚明面上唱“公正”,实际上处处刁难。旁观的人以为他们互相仇视,其实私底下甚至偶尔还能共进咖啡,全程无伤大雅。政治这种事,说不准哪天朋友哪天对手,气氛冷暖都带着点即兴表演的成分。
台面上的剧本看着热闹,其实岛内整整一代青年,也在看王世坚会不会“下一个梗”,他们图的是政治?不一定,更多人可能只是在找点人情味。如今社会里,道貌岸然不缺,敢当众认错、敢傻敢闹的人,反倒奇货可居。
有评论认为王世坚的“另类”其实是政治的新常态。2018年败选后他留下自嘲一笔,转脸又开启下一轮抨击,从不因一次失利丧志。对比一些政治人物遭遇瓶颈常消失避嫌,他的持久度令人惊讶。查台湾媒体数据库,公开报道他的相关词条高达10000多条。在信息爆炸、舆论冷漠的年代,这种“戏精”居然还没退场,真的奇怪了?
有新闻说他误读数据唬弄记者,为了抓流量甚至敢自黑。他的办公室一度当成杂货铺,报废摩托摆在门口,挂着自己画的“公正”字画。表里不一的作风,观众比本人还容易原谅他?或许只有他说清楚。
让人难以忽略的是,这种风格既危险又受用。翻查2019年以来,台湾岛内政坛丑闻屡见不鲜,但王世坚虽时常玩梗,却极少涉及实质丑闻。他游走在娱乐与严肃间,进可攻退可守。这究竟是会做人,还是不懂事?这回答案真说不清,也没打算让大家都信服他。
其实,道理一大堆,最终能记住的不是口号,而是这类不完美又真实的存在。
王世坚并无意让所有人都喜欢,但多了一份“人味”,少了一分塑造。他不是英雄,但绝对绕不开。
尊敬的读者,感谢您再百忙之中能够阅读我的文章,这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也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向您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个小小的“关注”,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