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喜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评分8.0,4天票房没过2亿,喜剧片的路,被贾玲、沈腾走死了!

更新时间:2025-07-29 23:51  浏览量:1

最近去影院看了几场电影,发现现在国产喜剧片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豆瓣评分8分的《戏台》连两亿票房都冲不上去,《长安的荔枝》电视剧烂到爆反而让电影票房上去了,这些事儿让我有点想不通。特别是那些从小品出道的演员,好像不管拍什么都能卖座,可电影质量却一降再降。

上周五下午三点,我特意选了个《戏台》的场次,想着人少能好好看。结果坐下才发现整个放映厅不到十分之一满,大部分空位没人坐。旁边坐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中间半小时他们就走了,说"没意思"。第二天查票房,这部片四天才拿到不到两亿,评分倒是挺高的,豆瓣8分。

转头看看同期的《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评分也不算特别好,但票房已经冲到了五亿。据说是因为电视剧太拉胯,反倒给电影腾出了空间。这逻辑听着有点绕,但好像真有人为了支持原著跑去电影场。更让人惊讶的是,杨幂刘德华这些明星一加盟,观众就不挑剧情了。

想起去年沈腾马丽拍的《抓娃娃》,那片子我看了两遍,就觉得特别拧巴。里面爸爸不让儿子当运动员,还拿奶奶的死来说教,这些情节要是搁别的电影早被人骂死了。但就因为两人以前演过小品,大家就当搞笑看,最后居然拿了三十多个亿票房。

现在院线喜剧片基本被几个固定演员占着,贾玲、沈腾、马丽,好像他们一出场就能保证票房。去年贾玲的《热辣滚烫》也是这样,虽然是翻拍外国片,票子收了不少。但今年马丽的《水饺皇后》评分就惨了,豆瓣六分出头,评论区骂声一片。

陈佩斯的《戏台》其实挺扎实的。黄渤姜武这些演技派撑场面,剧情密度也够,比那些靠明星站台的电影实在多了。可为什么没人来看呢?影院经理说因为宣传不够,但你看那些小品演员电影,根本不用怎么推,光靠名字就能锁住排片。

现在影院排片表上,喜剧片占了一半以上。《南京照相馆》和《长安的荔枝》霸占着银幕,剩下的就是各种续集和翻拍片。问了几个朋友,他们说现在很少有人看评分了,就是冲着演员去的。有朋友吐槽说"反正马丽沈腾的电影能乐呵就行,别指望有深度"。

这现象其实有点可怕。就像《抓娃娃》里那个家庭故事,明明挺扭曲的,观众却觉得好笑。要是所有人只追求简单开心,那电影还能往哪发展?最近网上有人说喜剧片路子走窄了,小品式套路玩过了头。

我前两天刷短视频,发现有博主在分析今年暑期档。他说现在影院就像两个世界,一边是小品演员靠着老套路吃票房,另一边是好电影因为不够热闹没人看。观众可能也烦,但习惯了先看谁主演再决定买不买单。

最近几天,《戏台》票房稍微涨了一点点,但感觉还是没太大起色。听说陈佩斯团队想做全国巡演,可能电影不行就转剧场了。这也正常,他们本来就是从舞台剧出来的,回老本行说不定更自在。

现在每天看新闻,都在说电影市场复苏,但实际上好的作品还是很难突围。观众在变,可喜剧片好像还在吃老本。等到哪天观众真的腻了,那些靠名气撑场面的电影估计会更惨。

影院走廊的海报全是喜剧片,偶尔能看到《南京照相馆》贴在角落里。那个片子导演说是拍了老北京的故事,口碑也不错,但排片还不如那些打打闹闹的电影。说到底,现在看电影就跟抽奖似的,冲演员可能赚也可能亏,但大多数人宁愿赌个热闹。

场馆介绍
北京喜剧院隶属东方(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地处朝阳门商务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地铁东四十条站仅200米,距地铁朝阳门站仅300米。北京喜...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朝阳门北大街11号
乘地铁:地铁2号线东四十条站下车,D(西南)口出站,南行100米即到。乘公交路线:特2、特
北京喜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