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戏台》,看透陈佩斯:戏比天大,命可舍,戏不可砸
更新时间:2025-07-25 18:22 浏览量:1
戏比天大,这是看完《戏台》后的最大感受,电影中的侯喜亭如此,现实中的陈佩斯更是如此。
影片中,戏班班主侯喜亭,为了保住戏班,撞柱子、扇耳光、下跪,七旬高龄的陈佩斯不用替身,不用特效,全部亲自完成。
这场面像极了他多年前在《吃面条》里撑得打嗝还要硬塞的憨样,只是如今,他的喜剧里多了层让人心疼的厚重。
陈佩斯在《戏台》里的表演,最让人震撼的,是那股“真”劲儿。他演侯喜亭,一个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拼命护着戏班的老班主。面对洪大帅(姜武饰)的枪口,他弯腰赔笑,可眼神里藏着不甘;被逼改戏时,他跪在地上求饶,可手指死死抠着戏本,指节发白;最后,当他撞柱明志,那一声闷响,不是演出来的,是他真撞的。
这种较真,不是年轻演员能轻易模仿的,那是几十年舞台生涯淬炼出的本能——戏比天大,命可以不要,但戏不能砸。
只要关注陈佩斯就知道,他的喜剧从来不是单纯的闹剧。《戏台》表面看是荒诞的错位喜剧,黄渤演的大嗓儿,一个送包子的半吊子票友,被洪大帅错认成名角,硬推上戏台唱《霸王别姬》,结果“力拔山兮气盖世”唱得像吆喝“刚出笼的热包子”,台下大帅还拍桌叫好。可这荒诞背后,是赤裸裸的讽刺:权力对艺术的践踏。
洪大帅不懂戏,却偏要改戏霸王不能死,必须“过江再战”。这荒唐命令,逼得戏班众人从愤怒到妥协,像极了现实中艺术被资本、权贵绑架的缩影。陈佩斯演出了侯喜亭的挣扎:他可以对大帅点头哈腰,可当对方要动戏文时,他眼神里的火藏不住。这种矛盾,让角色立体得可怕他不是英雄,只是个想活下去的普通人,可偏偏,他心里还留着点艺人的骨气。
陈佩斯说过,喜剧的底色是悲剧。《戏台》里最震撼的,不是笑料,而是结尾炮火连天中,侯喜亭抖着嗓子喊“接着唱”,而台上,真假霸王同框,荒诞又悲壮。那一刻,喜剧突然沉了下来,让你笑不出来了。
这电影的神奇之处,是能让祖孙三代坐在一起笑,可每个人笑的点不一样—70后看侯班主,想起自己为生活妥协的瞬间;80后看大嗓儿,像看到初入职场的慌乱;00后则被那句“这是为我们活命啊”戳中。陈佩斯的演技,就像一坛老酒,初尝是辛辣的喜剧,细品却是绵长的苦涩。
32年没拍电影,陈佩斯一回归,就给了我们一部《戏台》。他演的不是侯喜亭,是他自己那个经历坎坷后,转身扎进话剧舞台,一演就是十年的倔老头。他说“喜剧是哄人笑的,但不能骗人”,这话放在《戏台》里再合适不过它让你笑,可笑着笑着,心里某处被狠狠揪了一下。
如果可以,不妨去看一下《戏台》,去看一场能让你笑到飙泪,又能品出三分回甘的好戏。因为这样的演员,这样的电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