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师陈佩斯,原来是这样的人?
更新时间:2025-07-24 19:53 浏览量:1
“咬牙过吧,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这是电影《戏台》路演现场,面对年轻观众提出职场压力的问题,曾经的小品之王陈佩斯给出的答案。
这位曾经通过春晚小品和搞笑电影红遍全国的喜剧人,也有不为人知的跌宕往事。
春晚大放异彩、承包荒山做农民、仓库里面开喜剧班、话剧市场涅槃重生、电影里重塑一百多年前的京剧班主......
因为看到陈佩斯和朱时茂创作的喜剧段子《考演员》在哈尔滨演出爆火,1983年春晚导演黄一鹤邀请二人参加当年的春晚。
当时没有这种演出形式,但反复排练过程中,连工作人员都被笑的在地上打滚。最终被命名为小品的《吃面条》在当年的春晚中大放异彩。
陈朱黄金搭档通过春晚被全国人民熟知,此后《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等小品,成为70、80后久久难忘的人生记忆。
90年代人们的版权意识很差,因为良好的群众基础。央视下属公司在没有任何沟通和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合集制作成VCD并以他们的名义广泛销售获利。
他们多次电话、写信沟通此事希望停止侵权行为,但对方不予理会态度强硬,并继续销售相关产品。
无奈之下,双方走上非常漫长的诉讼过程,最终他们赢得了胜利和33万元的赔偿。
官司虽然赢了,但陈佩斯与朱时茂却被央视封杀,不仅春晚不见踪影,一般的节目和影视审批也被严格限制,甚至曾经合作踊跃的各省市电视台和演出机构也担心被牵连一度疏远。
连续11年春晚的“小品之王”逐渐销声匿迹,那个时候处于创作黄金期的陈佩斯陷入迷茫和无助。
作品无法通过审核影视公司倒闭,没有任何商演的收入,苦心创作的作品不能够顺利呈现给观众,人生迎来至暗时刻。
直到有一天,他被妻子王燕玲带到北京延庆的一片荒山中,拿出一份承包合同指着眼前的山头说:一直没有告诉你,去年就用最后积蓄和亲友帮助的70万,承包了一万亩可以种石榴的自留地,承包期50年,居安思危,就是为今天留一条退路。
于是,在简易的房子和田间地头,远离世俗的喧嚣和眼光,陈佩斯夫妻二人开始了纯粹的田园生活。
但在劳作间隙,陈佩斯始终手不释卷,也没有放弃对喜剧的研究和创作。
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陈佩斯重新振作并潜心研究。生活在逐渐走向正规的同时,艺术道路也迎来曙光。
2001年,经过长期的创作和打磨,话剧作品《托儿》逐渐成型,陈佩斯重新创办影视公司招兵买马,开始细致深入的排练。
这是他重返舞台的第一个作品,也是迈上转型之路的里程碑。
因为经过长期细致的打磨,话剧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在全国各地的巡演满坑满谷场场爆满,即使不借助电视媒体,好的作品依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和好评。
随后,陈佩斯团队连续推出《阳台》、《老宅》、《戏台》等优秀的话剧作品。他的艺术生命又焕发新的姿彩!
陈大愚作为陈佩斯的独子也在跟随学习、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开始成为话剧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在儿子的带动下,父子生活幽默片段也在新兴的短视频平台,收获将近1200万的忠实粉丝,话剧作品也获得了年轻人方便看到的宣传渠道。
如今,拥有两个孙女和一对儿双胞胎孙子的陈佩斯,在创作排练和巡回演出之余,也真切的体会到了家庭温暖与天伦之乐。
喜剧创作要达到故事结构巧妙、方法运用恰当、思想具备高度三者的有机统一,并在其中加入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成为好的喜剧作品。
不论是早期电影《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父与子》,春晚系列小品,还是2011年开创的大道喜剧院,陈佩斯都坚持喜剧创作的艺术标准。
在严苛的话剧排练中,陈佩斯不仅是教练也是演员,有次饰演被敌人俘虏的老人,由于场景比较激烈,陈佩斯在这场戏中的动作也很多。
除了要做投降的姿势外,陈佩斯还要单膝跪地,甚至被敌人强行拖拽爬行,这对于将近70岁的老人来说,几十上百次的不断重复难免腰酸腿疼。
可只为艺术弯腰的陈佩斯却坚持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现场的学员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泪水在眼眶儿打转。
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打磨,持续不断地精心创作排演,才让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接连问世。
话剧《戏台》巡演十年,走进上百个城市,演出超过400场,场场爆满广受赞誉。好作品自己会说话,总会悄无声息的扎根在观众心里。
虽然历经波折,但电影版《戏台》终于要跟广大观众见面了。有很多80、90后在网上说:不曾忘怀陈老师带来的欢笑,我们每个人都欠他一张电影票!
听到这个言论,陈佩斯摆一摆手,露出睿智亲和的微笑,他表示,不用这样,喜欢的人自然会去看,不要为我浪费太多精力。
人民日报曾经评论:人最高级的炫耀,是你这一生拒绝过什么。你能拒绝的东西里,藏着你不随波逐流的性格,和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骄傲!
原来喜剧大师陈佩斯,竟然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