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的儿女:当亲情成了“扫码支付”的商品
更新时间:2025-07-23 05:28 浏览量:1
小区里的张大爷最近终于用上了智能手机。倒不是为了刷短视频解闷,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发“亲情到账提醒”。上个月他躺在ICU里,儿子隔着玻璃打来视频电话,开口就是:“爸,您挺住啊!我刚查了支付宝,您那笔理财今天到期了……”
再看李阿姨的朋友圈,永远在晒儿女的“孝心”:女儿送的按摩仪,包装盒上灰都积了老厚;儿子买的智能手环,连时间都没调准过。倒是每月十五号,赡养费的转账截图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家族群,配文清一色“爸妈辛苦了”,下面跟着一串七大姑八大姨齐刷刷的点赞。
王大叔退休后开了间小杂货铺,不为赚钱,就图个每天能瞅见儿子几眼。结果呢?儿子三天两头来“借”钱——今天说车要加油,明天讲应酬缺现金。借走的钱早够买辆新车了,可老爷子连儿子买的一包烟都没抽着过。
更离谱的是赵奶奶家那仨子女。老人在医院病危,仨人却在走廊里吵得比救护车笛还响。医生出来急吼吼地喊家属签字,老大当场掏出计算器算继承比例,老二立马打电话咨询律师,老三更绝,直接掏出手机开直播:“家人们都看看啊,这就是我的‘好’哥哥‘好’姐姐!”
超市里也常能撞见这样的画面:父母肩扛手提,气喘吁吁地搬着米面油跟在后面;前头的子女对着最新款手机挑挑拣拣,末了回头问一句:“这个月生活费……能再多打两千不?”
小区凉亭下棋的老头们常叹气:“以前讲‘养儿防老’,现在倒好,养儿像开了家‘无限责任公司’。投了一辈子资,连句像样的‘谢谢’都落不着,还得提防着哪天,连养老钱都被卷跑喽。”
电视里亲情剧演得是感天动地,现实却像出荒诞的黑色喜剧。父母捧着一颗滚烫的心来,被啃得只剩一把骨头,末了还得挤出笑说:“孩子……也不容易。”
有天路过幼儿园,听见老师教孩子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心里头猛地一揪。这些被捧在手心的小宝贝,几十年后,会不会也变成对着父母账单精打细算、锱铢必较的“成年人”?
如果连血脉相连的亲情都能明码标价,我们日夜奔忙构筑的那个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