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喜剧之王单口季 2》
更新时间:2025-07-22 19:12 浏览量:1
昨晚刷到了房主任这期的脱口秀表演,第一反应就是朴实的农村大姨,临场反应很快,开场就现挂,有点意思。慢慢的讲到关于关于婚姻的内容时我就开始共情了,边笑边觉得心酸,不知不觉就跟着观众一起流泪了。看完后劲挺大的,杨笠之后越来越多不同年纪不同角度的女性问题被放在脱口秀舞台上聊了,我觉得很棒。
晚上睡不着在这个提问下看了很久。
发现很多人离真正的农村底层太远了,远到无法理解更无法共情,远到开始质疑和否定。
我身边也有不少70后女性遭受家暴、选择离婚,也有选择不离婚继续凑合的。
想了想,还是说说我表姨的故事吧。我的表姨离婚有十多年了,因为家暴,男的打她打的一只眼睛都快看不见了,费了很大的劲离婚,净身出户,什么也没有要,二女一子抚养权在男方,她不支付抚养费(算某种意义上的净身出户的补偿)。
但是离婚只是新生活的起点,并不代表伤痛的终点。
为什么房主任的脱口秀里,对父母的“怨”甚至超过了对柯基的“恨”,当然是有生活基础和艺术来源的。
表姨家里也算开明的农村人,但也仅限于支持快要被打死的女儿离婚,同时也认为离婚“丢人”,絮叨着要求她再婚。村里习俗是离婚的女人过年不能回娘家,她在离婚后做育儿嫂的这十多年里,就各种找理由不回家过年。
在我家帮我带娃的四年里,她很关注一些家暴类的新闻,也经常感叹自己幸亏离婚了,走对了路,还有机会走出农村,通过做育儿嫂的工作,找到了人生价值,也见过了不少世面(她这十多年的几任雇主家庭条件都不错,她尽心尽力带娃,雇主也对她很好),她始终觉得离婚是她做的最正确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能笑着说以前的事情了,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伤后的后遗症——需要不断重复自我认可以及获得他人认可,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
我们全家人也非常为她离婚的决定感到高兴。
虽然我本人的原家庭和小家庭都没有家暴的存在,但很多时候包括我的表姨在内,令我接收到的单方(女方)信息都是沉重的、令人沉默的,以至于我听到房主任的脱口秀的时候,像是刻在DNA里的集体创伤重新开始隐隐作痛,她的表演或许有艺术加工,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在挑拨对立或者打拳,因为最深的听后感是以父母的传统思想为首的传统思想带来的实际桎梏(契合了为啥农村妇女不离婚的刻板印象),至于家暴,我倒觉得并非她要离婚或者说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
我只觉得一些底层妇女的困苦终于被拿出来给大家看了。底层妇女不止是有“高彩礼”、“农村少奶奶”这种标签。更有“不值钱”“被压榨”“离婚丢人”“凑活过”“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这种标签。离婚后的“无家可归”、娘家不让进门、没有居所、拖着孩子没法打工糊口、不拖孩子就永远见不到孩子等等,桩桩件件,都是吃人的血盆大口。不是所有农村女性,都能有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自力更生的血性的。
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说明他们的人生很幸福,离这些困苦、困境很远,也是好事。
回到这个知乎问题本身,我认为,能开始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无论是贬是褒,是肯定还是否定,起码能开始直面这些问题,进而能够推动一些思考、推动一些困境中的人(无论男女)勇敢走出新一步,那它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