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喜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辣评作文
更新时间:2025-07-20 08:31 浏览量:1
中国喜剧史暨独幕剧里程碑
王少燕全八部轻喜剧全呈现
|
【按】王少燕全八部轻喜剧全呈现——2024年首演《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2025年续演《春光明媚》《公费病人》《儿女情长+对号入座A》之后,复排再演《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开票热线,于7月18日星期五、19日星期六、20日星期日三天,在北京蓬蒿剧场演出四场);
我在痛风病初愈后半年来第一次到北京蓬蒿剧场,是专为7月19日星期六14:00下午场——与由天津专程来剧场观看演出的口述历史专家网名“简单易行者”,并和他在咖啡厅沏茶畅聊好不痛快。散场时他返津,我乘车急回家。只为统计出观众最新辣评小作文,以促明日(7月20日19:30)举座大卖。
|
|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7月18日19:30、
7月19日14:00/19:30、
7月20日19:30
|
|
生活龟速探索者:
跨越时空的讽刺喜剧
继上次看了《春光明媚》之后,又有机会看上后续的三幕讽刺喜剧。与首次观看不同,这次的舞台设计更加丰富、沉浸感打造和互动性更强,演员的表现和演绎能力也打磨得更好了。
《葡萄烂了》的教育意义更强。现场调转了舞台和观众席,猜测演员在不同座位高度的移动,也与故事剧情的推进有联动;这个设计还挺有意思,但调转后、现场光源可能不太充足,观众容易错过表演细节。
《墙》这一幕的讽刺喜剧效果是三幕里最生动的——以砌墙一件事的沟通过程和结果,高效刻画了局长这一角色的特征。
最后的《对号入座B》,感觉更像是启发式的反思当下,给观众敲响警钟、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
202507182222
|
凌~: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这是#王少燕 先生的作品,是一部讽刺喜剧。故事是以1956年为背景的,讽刺了某些领导的官僚主义,不听群众的声音,盲目,自我,专行霸道。
第三幕《对号入座》,将前两幕(《葡萄烂了》《墙》)领导的官僚主义表现瞬间升华,为之惊叹[赞R]!很有深度!
演员真的非常认真,我们提前十分钟进入剧场,三位小姐姐已经进入角色状态了,我被小姐姐完全吸引了,她们也太美了吧[害羞R]。演出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切换,让观众变换座位,很新颖。
202507182222
|
1213:
王少燕喜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第二次到蓬蒿剧场观看喜剧,故事情节很有戏剧性,使人感到好笑的同时也不经意间进行思考,计划与现实的脱离,人性的弱点等等,推荐大家去看看。
#戏剧化生活 #戏剧是自由的。
202507182200
|
GGGG: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看喜剧,打卡中央戏剧学院
一部讽刺喜剧,提前十分钟进入剧场,三位演员已经开始了无声演绎,作为观众已代入
故事是以初期为背景,讽刺了某些领导的独断专行,利己主义。每人一斤购入葡萄,为方便自己砌墙形成自己的专属通道,结果不利己不利人,还让自己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
第一幕场景演绎结束,换了方向,第二三幕在另一个方向演绎。
202507182333
|
小树林儿: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一部讽刺喜剧 王少燕先生作品
讽刺了某些领导的独断专行,利己主义。
按照人头购买,给镇上每人一斤购入葡萄,出了问题不反思自己,推诿扯皮,埋怨别人。对妻子女儿的态度也不好。
为方便自己,不被别人吵到,砌墙形成自己的专属通道,不让别人走中间的楼梯,结果损人不利己。
演员台词很好,节奏也不错,颜值都很高!
#葡萄烂了 #喜剧
202507190939
|
西米露:
王少燕先生剧作——《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从去年冬天偶然看了一次,也是《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当时看得不明觉里,然后陆续看了这个系列的好几部,对王少燕先生和演员导演越来越熟悉,慢慢理解作品传达的信息,直到再一次看了这一出,发现第一轮到现在第四轮还是有明显差异,表演更加流畅和松弛,演员在场地切换时也更自如,还补充了一些细节。
这个类型的剧现在很难看到,感谢导演和演员们以及所有幕后的工作人员。
202507191239
|
小红薯64DF31B8:
剧本源于王少燕多年前的原创,但是现在来看讽刺的现象依旧存在,表现形式十分犀利,三幕剧通过统一的内核联系在了一起,谢幕时导演介绍了排练中的点滴。讽刺喜剧的生存条件不易,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部好剧。
202507190939
|
林可可: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第一次接触王少燕先生的讽刺喜剧,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思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葡萄烂了》这一篇章。
故事围绕着一位供销社的陈主任展开。陈主任仅凭主观臆想,按照全市人口平均每人一斤的标准,大手一挥定下了浮夸的葡萄收购计划。很快,大批葡萄从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入仓库,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一大半葡萄因滞销烂在了仓库里。面对这棘手的局面,陈主任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堪称荒诞至极,一会儿指示把葡萄卖给酒厂酿酒,一会儿又突发奇想让全社职工上街当“无证小贩”卖葡萄 ,令人啼笑皆非。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这场讽刺喜剧增色不少。饰演陈主任的演员将角色的官僚主义作风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都生动展现出人物的刚愎自用、脱离实际。其他配角也都各有亮点,将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领导决策失误时的无奈与慌乱诠释得恰到好处,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剧中情节看似夸张,却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那些脱离实际的政策制定、好大喜功的官僚作风,以及面对问题时的敷衍塞责,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这部剧就像一面镜子,将这些社会现象赤裸裸地映照出来,让观众在欢笑中反思,在反思中警醒。它以喜剧的形式,承载着深刻的社会批判,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荒诞与错误之中 。
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更是一次对现实的深刻审视。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切勿让主观臆想凌驾于客观实际之上。如果你也渴望在欢笑中获得启迪,在戏剧中洞察社会,那么这部话剧绝对值得一看。
202507191535
|
菜狗:
笑着笑着就沉默了
周末在蓬蒿剧场看了王少燕先生的讽刺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三组剧目串成一幕完整的剧,虽然是50年代的本子,但讽刺的现象在现代依然鲜活。
结尾非常让人惊喜,导演打破次元壁,让官僚主义从舞台涌入了观众席,隐匿在生活里。不禁让人打个寒战。希望讽刺喜剧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北京#环境式戏剧#戏剧是自由的#蓬蒿剧场#戏剧化生活#讽刺喜剧#戏剧的魅力#王少燕#葡萄烂了
202507191939
|
flower: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讽刺喜剧,第一次看——
是三组剧目组合,连接的非常巧妙,而且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本子,很拍案叫绝!
而且你坐着就是剧中人,设计的很精妙;
后劲非常大,很值得人深思的一部剧
据说看一次少一次!
202507191951
|
momo:
讽刺喜剧画面图景
精彩的讽刺喜剧
几个人几个画面简单场景
嬉笑怒骂中是生活百味的讽刺和痛击
“葡萄烂了”去酿酒去做葡萄干去上街卖葡萄
把“墙”成为隔开你我的工具也埋藏自己的生活
“对号入座”是你也是我
感谢演员们怀念王少燕老师
|
荒谬的夸张都有自己的具体的目的性,自己的逻辑。
——王少燕
202507192039
|
安&恬妈妈:
讽刺喜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非常有幸能在蓬蒿剧场再次观看王少燕老先生笔下的戏剧。整场演出给我的感触非常大,虽然是几十年前的戏剧,但是我们还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看戏剧的同时也让我们可以反思现今社会的问题……
现在的讽刺喜剧几乎销声匿迹了,非常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讽刺喜剧,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声音。
202507192002
|
我在悬崖底: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
在蓬蒿剧场看到了王少燕先生的讽刺喜剧,感慨颇深。虽然剧情的设定,在几十年前,但是这其中的剧情,却在时代的洪流中轮番上演。
这三幕的设定,巧妙的把过去与现在相连接,尤其是对号入座,官僚主义的情况在如今仍然不断上演。烂的不止是葡萄,水泥的墙尚且可以拆除,百姓心中的墙却难以打破。
最后结束的时候导演说,讽刺喜剧在中国的发展很难。但是我觉得我依旧看到有人在努力坚守,在小小的剧场坚守着一方土地。
202507192036
|
Lucy美物分享:
《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今天在蓬蒿剧场看到了王少燕先生的讽刺喜剧,很新颖的观剧体验,这次坐在了舞台上,演员们在观众席表演,也隐喻了剧虽荒诞,来源生活这一现实。
三个剧目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剧,期间也会有观众的互动环节,整体感受很不错。
“世界上不能没有讽刺喜剧”,王少燕的讽刺喜剧不仅让人发笑,也让人思考。虽然演的是几十年前的事,但今天看来仍极具现实意义,在笑声背后,我们或许也是剧中人,只是尚未“对号入座”罢了。#蓬蒿剧场 #讽刺喜剧 #葡萄烂了。
202507192151
|
小眼睛主编:
这讽刺剧的后劲也太大了《葡萄烂了》
第一次看讽刺剧。
a、葡萄熟了
葡萄采购多了怎么办?主任先后给出了“卖给酒厂做成葡萄酒”“卖给葡萄干厂做成葡萄干”“发动整个课室120人去卖葡萄”。
妻子提意见就是“你居然骂我主观主义”,厂子说已经采购完了就是“保守主义”。
加上秘书的溜须拍马,荒诞又真实。
b墙
砌墙之前是要“安静”“保密”“安全”,砌完之后是“领导要求”“女儿反对”“人民有意见”。
话有三说,关键是看谁打了电话。
c对号入座
最精彩的一部分。
台上的剧讽刺着官场的荒诞不经。
台下的原型叫嚣着要追究到底。
讽刺在这一刻到了巅峰。
话剧和现实的隔阂这一刻也悄然崩塌。
王少燕老爷子的文笔真的毒辣!
剧闭。导演的一段话真的泪目。
强烈推荐,错过就没了!
202507192013
|
艳阳99:
#沉浸式戏剧体验感拉满 ,今天下午观看了王少燕老先生的讽刺式喜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三个小故事,把官僚主义刻画的淋漓尽致[赞R][赞R][赞R]。无关年代,这种人性的丑陋,时刻存在。现在的戏剧真的是缺少这种讽刺式喜剧,时刻提醒大家。零零后的演员们真的是太棒了零失误,完美呈现。
[亲一个R][心心眼R][偷笑R]。优秀[点赞R][点赞R][点赞R]
202507191621
|
Xavier:
《葡萄烂了》——南锣鼓巷讽刺喜剧
非常发人深省的讽刺喜剧,能欣赏这种作品的人不多,串联了三个不同的故事,传递了一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现象,演员们都很年轻,但演技丝毫不差,值得品味。
202507192219
|
小红薯65DAAF6E:
上世纪50年代的剧目,这给我干哪来了??
今天去看了讽刺喜剧:《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B)》挺有意思的!!
剧情就不讲了,省的没看过的被我剧透了,而且我看也有好多人写过!!
说点不一样的,演出的时候导演在场,说这几出讽刺喜剧都是王少燕老先生写的,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部分演出过,还得到了一定的表扬,在这次重排的时候,没有非要还原那个年代的服装道具,而且采用上世纪90年代左右的装扮,但是所有的台词都没有进行任何现代的改编,结果演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违和感,不得不说有种莫名的适配感!
这几出剧在上世纪50年代进行了很多场的演出,产生了强裂的反响,但是七十年后只能在一个几十人的小剧场演上几场,不得不说讽刺喜剧确实挺讽刺的。
这几出剧目这个周末演出完应该就难再演了,还有明天一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202507192239
|
宁吖:
《葡萄烂了》~极具讽刺
今天和男朋友一起去看了王少燕先生的讽刺喜剧,三个故事串联,反映了现实的一些顽固思想,有种笑着笑着笑不下去的感觉,很能引发观众的思考,演员们很敬业,表演的细致入微,期待看见越来越好的你们~加油!!!
202507192212
|
纳茨巴巴:
我们这个时代仍需要讽刺喜剧!
周六晚上,中央戏剧学院旁边的蓬蒿剧场,看了三个独幕剧合成的演出《葡萄烂了+墙+对号入座》
剧本的作者是上世纪讽刺喜剧编剧王少燕先生,因为某些原因,他如今已经鲜为人知。他写了很多讽刺喜剧作品,讽刺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导演介绍说,这些剧作写于上世纪50年代,可是故事反映的情况仅仅属于那个年代吗?不,它仍属于现代。可是今天,我们在舞台上,在大银幕上,在互联网上,太难看到讽刺喜剧作品了。
走出剧场之后,见有在卖王少燕先生的人物传记和剧作集就果断买了一本——《王少燕与讽刺喜剧》。我们这个时代,仍需要讽刺喜剧!
20250719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