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除了吕布,还有吴三桂,为何引清兵入关,又反清复明?
更新时间:2025-03-11 17:02 浏览量:11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山海关城楼上飘着几朵愁云。守将吴三桂捧着碗刀削面,突然发现历史给他出了道多选题:
A.效忠大顺新朝 B.归顺关外清廷 C.自立门户单干 D.回家种红薯。
这位辽东总兵挠了挠新剃的月亮头,殊不知这个选择将改变整个东亚历史的走向。
民间话本总爱把吴三桂降清说成"冲冠一怒为红颜",仿佛这位三十三岁的将军是言情剧男主角。实际情况倒像部荒诞喜剧: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大顺军把吴府洗劫一空,连厨子都没放过。当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掳走时,吴三桂的愤怒值确实飙升,但真正让他拍案而起的,是发现大顺军连他家祖坟都没放过——这可比抢小妾严重多了。
山海关前,吴三桂给多尔衮写了封堪比高考作文的求援信:"今闻京城已陷,先帝殉国,三桂受国厚恩,欲兴师问罪..."多尔衮捧着信乐了:"这不就是请狼看羊圈吗?"清军连夜打包行军锅,踏上了改变命运的南下之路。
四月二十二日的山海关大战,堪称史上最魔幻的借兵现场。大顺军与关宁铁骑从清晨打到正午,正当李自成要收人头时,突然杀出留着金钱鼠尾的清军骑兵。吴三桂这手"驱虎吞狼"玩得溜,只是他没想到老虎吃饱后,会赖在屋里不走了。
战后盘点,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赏赐比大顺开价高出三倍不止。京城百姓编段子说:"吴将军这买卖做得值,用个城门换了个铁饭碗。"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这碗饭要用三百年剃发易服来付账。
如果吴三桂在云南安分守己,后世史书或许会留个"识时务者"的美名。但这位三姓家奴显然不满足于当配角,康熙撤藩令一下,六十二岁的吴三桂又开始改换门庭了
可惜历史的剧本没按他的设想走,清军红衣大炮轰开昆明城门时,他那个"大周皇帝"的招牌还没挂热乎。临死前看着镜子里花白的辫子,不知他可曾想起三十四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春天。
评价吴三桂就像评说一盘回锅肉:你说它香吧,带着叛变的焦糊味;你说它糟吧,又是乱世求生的无奈选择。他这辈子把"良禽择木而栖"演绎到极致,只是每次都选在树要倒的时候跳槽。
文人骂他是"三姓家奴",却忘了在崇祯上吊、李自成跑路的历史档口,换谁坐在山海关都得头皮发麻。他最大的悲剧,是既没有忠臣的纯粹,又缺乏枭雄的决断,就像戏台上抹了半面白半面黑的丑角。
倒是昆明城外的莲花池记得,那个自称周朝皇帝的老人,至死都留着满清发式。这大概是最辛辣的历史讽刺——打开城门的人,终究被关在了时代的门外。